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复习19《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学案.doc

发布:2025-04-02约8.6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一轮复习19《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学历案

课程主题

19讲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课时安排

2

主备教师

审核签名

高三地理备课组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堂素养目标】

(1)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认识人类活动与冰川分布、冰川运动与冰川地貌的关系。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冰川地貌景观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冰川地貌的分布区域及特点。

(3)综合思维: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解释冰川地貌的形成,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冰川运动与冰川地貌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视频、景观图片及野外考察,识别主要冰川地貌。

课前任务单

1.阅读课本,补充以下概念。

冰川:指高纬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作用:指冰川运动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包括、和。

冰川地貌: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因和形成的地貌景观。

2.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类?型

基?本?特?征

?

?

?

冰蚀地貌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孤立而尖锐

随着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

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倒灌),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

冰积地貌

冰碛

丘陵

冰川消融时,将所携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冰川所携带的沙石】

冰碛

阶地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注:冰川沉积物质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

课堂任务单

【第一课时】冰川、冰川分布与冰川地貌

【情境引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

材料一: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其雪线以上的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贡嘎山的海螺沟一号冰川是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面积最大的冰川。一号冰川冰舌长6千米,宽400~700米,厚100~130米。末端向下延伸至海拔2850米,冰川在流动的过程中切割山谷两侧的山体,表面呈浅灰色。

【问题探究】

问题1:结合材料,说出贡嘎山冰川分布特点。(6分)

?

问题2:分析海螺沟一号冰川成为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的原因。(6分)

?

问题3:说明海螺沟一号冰川冰舌呈现灰色的原因。(4分)

材料二:海螺沟冰川大瀑布观景台下冰川谷地左右岸发育有巨大羊背石,羊背石是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类似羊背,冰川移动经过地表岩石时,对底床进行磨蚀和拔蚀,形成羊背石。海螺沟在海拔2100-3800米可以看到大片石滩,岩石大小混杂。

问题4:描述羊背石的形态并分析其成因。(6分)

问题5:归纳石滩的特点,并描述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典例分析】

典例一

(2020浙江7月)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8.图二谷地的成因是(??)

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

典例二

(2021·河北保定模拟)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如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冰碛垄的形成(??)

A.与侵蚀无关B.位于地势平缓处?

C.沉积物大小均匀?D.与山谷平行

2.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

A.气候逐渐变暖B.气候逐渐变冷?

C.气温反复升降?D.气候持续稳定

典例三

(2021·河北)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