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复习第18讲《流水地貌》 学案.doc

发布:2025-04-04约1.07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一轮复习18《流水地貌》学历案

课程主题

18讲植被与土壤

课时安排

3

主备教师

徐炫清

审核签名

高三地理备课组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堂素养目标】

(1)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方向。

(2)区域认知:能根据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辨别营造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或外力,如辨析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生区域。

(3)综合思维:能根据所呈现的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景观逆推地貌的时空演化过程;能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区域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景观图、卫星图等,判读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类型;能通过模拟实验,还原常见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

【第1课时】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任务单

1.阅读教材选必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P33-38内容

2.自主梳理,完成下列知识导图内容

(1)河流侵蚀的类型和河谷的发育过程

发育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

以向____和向____侵蚀为主

河谷_____,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_”形

中期

向_______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道更为_______,河谷拓宽

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堆积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___形

(2)河流的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______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a岸发生_____,b岸发生_____。如下图所示:

课堂任务单

【第一课时】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情境引入】长江中上游地貌演化过程

距今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西侧河流,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后,在四川盆地的西侧形成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并不断演化,形成高山深谷的地貌特征。长江中下游则逐渐呈现江阔水平的景观。

长江从巫山山脉流出,进入江汉平原,海拔从2000多米降到200米,流速迅速降低。荆江段河道曲折,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国家对该河段进行了重点治理,荆江段裁弯取直后,弯曲河床段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主河道分离而被废弃,成为遗留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从而形成了牛轭湖。

长江流域局部图横断山区区域图

荆江局部图牛轭湖形成过程图

【问题探究】

问题1:推测图1、图2、图3所在流域的大体位置?并说明理由。

?

问题2:分析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6分)

?

问题3:说明发生袭夺后,巫山东侧河流径流量与巫山地区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6分)

问题4:简析横断山区高山深谷地貌的成因。(6分)

问题5:简述长江荆江河段河道特别曲折的原因(6分)

问题6:荆江地区河曲发育所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问题7:描述图中牛轭湖的形成过程。(6分)

【典例分析】

典例一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

(1)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

(2)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典例二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2.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第2课时】河流堆积地貌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任务单

1.阅读教材选必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P33-38内容

2.河流堆积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类型

位置

地貌特点

形成过程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3.河流冲积平原成为聚落集中分布区的原因

优势条件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有利于耕作,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