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单位
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授课学期
第1学期
学分/学时
0.5/8
课内学时
8
理论授课
8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12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二、课程简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导论》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基础课,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工程知识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新能源开启能源可持续利用时代(学时数:1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能源可持续利用时代,发展新能源的历史逻辑,推动能源转型的力量,新能源新在何处。
2.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源可持续利用时代,推动能源转型的力量,新能源新在何处。
难点:发展新能源的历史逻辑,新能源新在何处。
3.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线上自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中国新能源材料在世界领先的地位,增加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理解能源可持续利用时代,发展新能源的历史逻辑,掌握推动能源转型的力量,新能源新在何处。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新能源家族(学时数:5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能量与能源,新能源家族简介,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储能。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储能。
难点:新能源家族的应用。
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线上自学相结合,采用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了解新能源家族,掌握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储能。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新能源专业素养的培养(学时数:1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新能源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大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能源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难点: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线上自学相结合,采用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了解工程教育,掌握新能源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理解大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新能源产业及绿色岗位(学时数:1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新能源产业及产业链,新能源行业领域的绿色工作岗位,工程职业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能源产业及产业链,新能源行业领域的绿色工作岗位
难点:新能源行业领域的绿色工作岗位
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线上自学相结合,采用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了解新能源行业领域的绿色工作岗位,掌握新能源产业及产业链。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课内课外学时比例
第一单元新能源开启能源可持续利用时代
讲授法、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