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专业英语
课程编号
330020094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基础课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无机材料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7学期
学分/学时
2.5/40
课内学时
40
理论授课
40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40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锂离子电池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
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简介
《专业英语》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针对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先进储能材料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引用部分国内外专业研究报告及文献,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原理、技术、优缺点、开发应用、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及形势进行全面阐述,使学生在专业内容方面进行英语专业文献阅读的系统训练,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最新国际发展动态。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词汇及术语的英语表达,知悉和理解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能够翻译本专业最新的专业文献,形成快速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撰写专业英文知识,以及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2.使学生跟踪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前沿技术。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指标点2-3:具有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指标点10-1:具备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产和加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准确有效的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以及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的能力。
指标点10-2:具备一般的外文科技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外文写作能力,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国际前沿有基本了解。
指标点10-3: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2-问题分析
10-沟通
课程目标2
指标点10-2:具备一般的外文科技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外文写作能力,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国际前沿有基本了解。
指标点12-1: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不断拓展知识面和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3:具有了解和跟踪本专业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
10-沟通
12-终身学习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新能源简介(学时数:6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掌握非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分类方法及优点,了解未来能源展望。
2.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可再生能源的分类方法及优点。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阐述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区别及优势;
(2)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课堂快速翻译专业内容。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区别及优势,了解未来能源展望,知悉和了解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词汇及术语的英语表达,知悉和理解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能够翻译本专业最新的专业文献,形成快速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撰写专业英文知识,以及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2.使学生跟踪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前沿技术。
第二单元新能源类别(学时数:26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掌握太阳能辐射基础知识,掌握光伏发电和P-N结形成的工作原理,掌握太阳能电池种类、光伏阵列与光伏系统;掌握风能的形成、风能基础知识及风能优点,了解风能所存在的可能问题;掌握生物质能相关技术及产生原理,了解生物质能优点;掌握超导材料的概念、种类、性能及其应用领域,掌握石墨烯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领域,了解其它储能材料的应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能辐射基础知识、太阳能电池种类、风能的形成、风能基础知识及风能优点、超导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领域。
难点:光伏发电和P-N结形成的工作原理、光伏阵列与光伏系统、风能所存在的可能问题、生物质能相关技术及产生原理、超导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