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探“定学点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发布:2020-02-21约7.8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6 页 共 NUMPAGES 6 页 初探“定学点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用两个词来说说我此时的感受:感谢、感动!感谢中心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平台,感谢各位老师到董庄小学指导工作! 感动,这么冷的天,各位老师在这里听我这样一个年轻无知的小辈忽悠,而且还那么认真,我很感动! 接下来,就在大家面前献丑了,说说自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浅显的认识,真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把握好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四个关键 2011版语文课标中第一大块 课程性质第一句话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借教材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 ——叶圣陶 一个故事:(2006年9月7日,第22个教师节前夕,9月6日的晚上,北京市教委接到教育部的电话,说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的温总理非常关心基础教育,他准备明天到北京一所小学听一节语文课,北京市教委就忙开了,到那所学校,听那位老师上那一节课,很快就定下来了,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五年级2班语文老师陈胜昔上的语文课《新型玻璃》。第二天一大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总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来到,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新型玻璃’。”语文教师陈胜昔说,“请大家介绍一下,都有些什么样的玻璃。注意,要用‘自述’的方式。”   “我是变色玻璃”、“我是吃音玻璃”、“我是吸热玻璃”……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温家宝聚精会神,认真倾听,并不时在纸上写些什么。   “请大家说一下,喜欢课文里哪句话?”陈老师提问。   “我喜欢这一句。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一位男同学回答。   “请大家读读这段,感受一下作者用词的精妙。”   伴随着整齐稚嫩的童声,温家宝打开课本,和孩子们一起朗读。 语文课结束,温家宝等人来到学校大会议室,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座谈。温家宝向参加座谈的教师,向全国的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刚刚听了一堂课。我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敬意。”刚刚落座,温家宝开门见山,“我觉得,陈老师整堂课讲得很好。她让孩子们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她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   温家宝亲切地说:“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就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陈老师,我说得对不对?” 老师们,讲这个故事其实想说,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不但教会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关注表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学习应用等。这才是关键。    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叶圣陶 叶老为什么反复说朗读:A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B 朗读是理解的需要。儿童是靠有声的语言思维的。C 朗读是识记的需要。读到“其言皆出吾口”,课文的语言就属于学生了。 特级教师徐永年:“阅读教学一定要读,宁愿让学生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也不要多分析、多讲一句。”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是冷冰冰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要引导孩子如何读,为什么这样读,从这样的朗读中你能听出什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藏着的东西。(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综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堂上必须有的七个字:识、写、读、背、说、作、习。 重点是识、写、读、作; 重中之重是读、写。 二、把握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大方向,我和大家再来回顾一下“定学点测”教学模式的流程 杨楼中心学校课堂教学“定学点测”模式 流程(试行) 具体流程:目标认定—研学展示—教师点拨—测评小结。 一、目标认定(2分钟):就是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学习的紧迫性和主动性。做出学习要求或任务分解,让学生明确学哪里、学什么、做什么和如何做等。 二、研学展示(30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把研学成果展示出来。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