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那吉屯第三小学 孙立丽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4、通过各种情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分享成功。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口算题卡。
学具准备:答题卡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谈话导入,出示口算练习题
20+19 4+9 6+8 20+13 50+14 36+2 36+20 24+5
(设计意图: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加法,即加强了口算练习,同时又利用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回忆起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65页联欢会主题图),学习例2。
1、结合主题情境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图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刚才图中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
(3)、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后列式24+9。
(设计意图:利用主题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究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已的计算过程。
(2)、学生汇报计算24+9的方法。(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学生边汇报边说出自已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师给予肯定,要求其它学生学会倾听。
(3)、师用课件演示学生小棒拆数和凑十的过程,让生再次体会计算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摆小棒计算,汇报交流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算理的过程,同时经历图式对应计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算法多样化。)
3、在讨论中提炼算理,总结引导,找出最佳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24+9=33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师随机小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在讨论交流自已喜欢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再次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4、算理变算法
师:没有小棒,你会算24+9吗?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生答)
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把个位数相加(几加几)得出的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观察对比,加深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24+5和24+9两道题进行比较。
师: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个位满十时向前一位进1)
三、及时反馈,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书中做一做)
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明确计算步骤,掌握计算方法。
2、对比练习(练习十五第5题)
采用上下对比两题对比的方式,练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突出先算出个位数的方法。
3、专项练习巩固进位加法。(练习十五第8题)
针对加法进位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要求学生说出十位上的数字,巩固相同数位上的计算方法,突出进位的训练。
4、综合应用。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5、邀请卡(备用题)意在能让全班学生都在游戏中动起来,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内化知识。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创设情境,唤起了孩子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参与愿望,使他们一开始便能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于学习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练习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后的喜悦与成功感。)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我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收获吗?心情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师概括总结全课要点。
五、作业
1、课后两人一组按今天学习的内容互相出三道题考考同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