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第二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主题一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完本主题,你应当能够:
1.了解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2.识记各个历史时期幼儿教育的特点
3.掌握幼儿教育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了解幼儿教育在当代发展的趋势
一、理论阐述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概念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2)经济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2.政治因素
(1)政治概念
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二是全力机构。包括:政治全力、政治制度、政治机关、政党等。
3.文化因素
(1)文化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人口因素
(1)人口概念
人口是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的人的群体。人口整体的不单纯以数量为显示指标,还有着多种关系和区别,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从属、劳动种类、年龄区分与趋向等。
5.家庭与社区因素
(1)家庭与社区概念
家庭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若干社会成员一起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
(2)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
(3)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
(二)各个历史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社会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生产力低下,所有青壮年都要参与劳动;
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家庭;
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划分。 幼儿教育完全若融合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由妇女和老年人向儿童传授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经验;幼儿接受氏族内的公共教育。总之,幼儿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幼儿接受平等的教育。
2.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社会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私有制出现,人群划分为奴隶主、平民、奴隶等不。 只有奴隶主的儿童接受专门的教育,平民和奴隶的儿童只能跟随父母学习生产劳动的知识。总之,幼儿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社会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实行私有制;人群划继续分化为封建贵族、地主、佃户、平民等。出现了招收平民子女的学校。 统治阶级(封建贵族、地主)和受统治阶级(平民和佃户)的儿童接受不同的教育;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分离,入学前主要在家庭进行。总之,幼儿教育依然以家庭教育为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4.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社会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爆发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迅速普及;人群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幼儿教育机构出现。 面向工人阶级子女的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出现,幼儿教育开始具有了社会化特征;随后,面向各社会阶层的各种托幼机构纷纷出现,幼儿教育开始全面进入社会化时代。
5.社会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以苏联和新中国为代表) 社会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人平等,阶级消失。 国家面向工农子女的开办幼儿园,使其接受平等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幼教机构和幼儿园
(1)世界上第一间幼教机构——1816年,欧文在英国新拉纳克创办了英国的第一所幼儿学校。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第一间幼教机构。
(2)世界上第一间幼儿园——1837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的布兰肯堡创建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1840年,他又这个机构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