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修辞手法;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2.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任何事物。;3.比拟(拟人、拟物):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 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此题即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用了拟人表现手法来刻画形象。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又“低面”,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4.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5.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参考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诗中写到羊公碑,试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 如梦令?( 严蕊)
? ?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7.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8.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