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发布:2024-03-12约6.64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第3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5、景与情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第3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3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第3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②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请简析本诗中的写景特点。第3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本诗的写景特点可以有两种理解:①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而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第36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②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上去是写乐景,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情(说任何一点都可)。第37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6、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第38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表现手法赋比兴烘托或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景与情细节描写象征或托物言志白描抑扬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讽今修辞手法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夸张对比第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抒情方式分析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第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第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第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