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讲义05-转移性支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本章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本节主要内容
一、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三、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二)内容
1.社会保险
⑴含义与特征
社会保险以立法的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在劳动者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它强制性、普遍性、补偿性、福利性、付费与受益对应等特征
(2)与商业保险的不同点
①社会保险由国家主办,商业保险则由具有盈利目的的保险经营机构举办;②社会保险是强制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而商业保险则遵循自愿原则,他人不予干涉;③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的权利与缴纳保险金的义务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像商业保险那样要遵从对等的原则;④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除了来自受保人和其就业单位缴纳的保费外,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而商业保险则完全依靠收取保费筹集保险基金。
;2.社会救助
(1)含义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特征
① 国家财政资金单方面的转移。
② 社会救助是有选择性的。
③ 社会救助是低层次的,它以维持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为原则。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社会成员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4. 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的对象主要包括对社会有功人员、退役军人、残疾军人、烈军属等。
;二、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三、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题;(二)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经验;(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补充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以主体为依据的中国社会保险;二、改革开放以后
(一) 20世纪80年代实行“退休费用统筹”
各企业以工资总额(或标准工资总额)为基数,按月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缴纳退休费用,退休费用由当(一般是以县、市为单位)地社会保险机构统一拨付,不再从企业营业外支出中开列支。实质是“企业保险”变为“地区性保险”。
(二)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形成了目前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二、改革开放以后
(一) 20世纪80年代实行“退休费用统筹”
各企业以工资总额(或标准工资总额)为基数,按月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缴纳退休费用,退休费用由当(一般是以县、市为单位)地社会保险机构统一拨付,不再从企业营业外支出中开列支。实质是“企业保险”变为“地区性保险”。
(二)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形成了目前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1、养老保险
为了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1年6月)、《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5年3月),于1997年7月又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于是奠定了现行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
(1)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城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必须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险。
(2) 费用筹集。费用由企业与职工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企业按照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确需超过20%的,须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2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3) 运行模式
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运行。各地要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