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章 《 声现象》复习学案.docx

发布:2021-04-19约8.2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 11 第二章 声现象 考点分 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 声音 ★★★ 1.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可能考查声音的产生, 的产生 2.了解听声过程,知道骨传导的 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其 和传播 原理。3.了解声音的特性。 防治。题型是填空题、 2. 声音 ★★★★ 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选择题、实验题,分值 的特性 ★ 5.知道噪声的防治。 约 2 分。 3. 声的 ★★★★ 利用 4. 噪声 ★★★★ 及其防 ★ 治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快 ,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 15 ℃时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是 340m/s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 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0.1s 以上,低于 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 v 声t6.注意:①利用回声可以测距或定位,测量原理:s= v 声t 2 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其中 t 为从发 ②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赫兹,符号 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20Hz~ 20000Hz。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 “粗”“细”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 “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3.注意: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知识点三:声的利用 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15 Hz~50 000 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雷声预示着大雨;B 超和声呐;如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除去污垢、打碎结石等;爆炸声震碎玻璃等。 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 dB,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人耳。 4.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问题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 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过分析这个改变的因素与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或规律)的方法。例如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用 相同大小 的力拨动钢尺。 ②转换法:把不易观测的物理量和现象转换成其他易于观测的物理量和现象的方法。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就利用了转换法。例如用乒乓球显示微小振动。 ③推理法:在研究问题时,保留主要影响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方法。例如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就利用了推理法。 ④类比法: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推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特性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将“声波”类比“水波”来认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 方式。 易错点 1 判定振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