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高职高专: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专业建设方案.doc

发布:2015-09-10约1.78万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申报院校: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申报专业: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申报时间: 2011年10月14日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3 (一)学院基本概况 3 (二)专业建设环境与基础 3 二、专业建设思路 11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具体目标 13 四、专业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措 16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与实施 16 (二)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32 (三)教学团队建设 33 (四)专业资源建设 35 (五)校企合作 36 (六)多元评价体系建设 38 (七)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 39 (八)学生就业工作网络体系建设 40 五、预期效果 41 (一)形成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示范效应突出 41 (二)全面提升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1 (三)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41 (四)服务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42 六、专业建设进度与监测指标 43 七、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43 (一)组织保障 47 (二)资金保障 47 (三)政策及质量控制保障 49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号)精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学院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学院基本概况 辽宁学院始建于19年月,前身为辽宁 辽宁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占有区位优势,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按照辽宁省发展规划,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而沈阳、大连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就给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应用型金融人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商业银行人才培养方面,本科院校更注重于理论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相比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本科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定位和自身期望值比较高,即使部分学生从事商业银行一线的柜员业务,大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转岗,当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一般选择离开一线柜员岗位。商业银行一线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缺口基本来自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在我校原有的城市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的综合性专业,它充分利用了我校在金融方面的师资、实训、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该专业是我校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传统专业,在东北地区,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有着极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毕业生大多已担任金融系统的领导或已成为业务骨干。为应对银行业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的变化,本专业内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网络银行、综合柜员、农村金融等四个专门化方向。自学校创办以来,该专业累计为辽宁省金融业培养了3.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支行行长级以上高管人员多达2500余人,绝大部分毕业生以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廉洁自律、诚信守法、创新进取而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专业建设基础 (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2004年,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之初,就确立了“依托金融行业,积极开拓市场,面向基层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与金融系统、社会经济部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确立了专业带头人制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1+1+1”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校企融合、双线并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任务导向、三段多元评价”教学模式和“依托行业、结合行业、服务行业”的专业特色。目前,金融专业群拥有6个订单式培养协议、10个订单班、400名学生在订单班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力的保证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即岗位对口率在70%以上,100%毕业生持有双证书,毕业生的工作起薪平均在1500元/月左右。 (2)实验实训条件基础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现有模拟银行实训室、投资理财业务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证券投资业务实训室、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国际结算业务实训室、金融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银行业务、银行服务技能的教学与实践任务。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现状详见表1。 表1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