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潤滑系統.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潤滑系統
第一節 潤滑概述
5-1-1 潤滑油的功能
引擎各部的活動機件,在工作時會因互相的摩擦而生熱,若繼續的工作,
則將造成更大的阻力與極高的熱,而使機件損壞,降低工作的能力,甚至於而
無法工作。
故為使引擎不因摩擦的阻力而降低工作的能力,通常在活動的機件上加以
潤滑油(Lubricating oil) ,使機件的直接接觸轉為間接接觸,藉由機件間的
油膜油壓,將兩接觸面完全的分離,此種狀態之潤滑稱為完全潤滑(complete
lubrication) ,摩擦為最小,如圖5-1 。潤滑油種種的功用如下:
一、減少摩擦:
潤滑油使兩固體相對運動的接觸產生浮離,摩擦減至最少,尤其引擎中以
活塞環與汽缸壁的金屬摩擦面損耗動力最大,潤滑油能減少摩擦熱能損失。
二、密封防漏:
活塞與汽缸壁之間,常留有間隙,若有油膜時可以防止燃燒氣體及壓縮氣
體的洩漏。
三、防震作用:
吸收因燃燒爆炸瞬間的衝擊壓力(尤其動力行程中) ,可藉由油膜緩衝軸承
與其他機件間的震動,進而防止磨損,減少噪音、增長壽命。
四、泠卻散熱:
因摩擦阻力大小與溫度成正比,機件運轉中所產生的摩擦熱及燃燒熱,可
藉由循環的機油將熱吸收散掉。
五、清潔作用:
機油循環時可將摩擦後的金屬屑粒及積碳等帶回機油濾清器過濾或留存於
油底殼中,並可由機油循環帶走機件上的腐蝕性化合物,防止氧化腐蝕。
六、液壓作用:
機油有時用給液壓舉桿等液壓機件,充當液壓油。
圖5-1 機油進入軸承中的情形
5-1-2 潤滑油的分類與添加劑
1
1 、潤滑油的分類(oil classification)
1.以種類而分:
(1)引擎用的機油:為四行程或二行程引擎內部使用之潤滑油,本章皆指的潤
滑油即是。
(2)齒輪油:為底盤運轉機件內部的潤滑油,如變速箱、方向機、差速器等。
(3)黃油(滑脂) :為底盤機件間的潤滑油,如軸承上、轉向連桿球接頭等。
圖5-2 機油號數與溫度的關係
2.以黏度分類:
(1)黏度(viscosity)是指機油抵抗流動能力的量測 ,即黏度低的機油較稀 ,容
易流動且油膜易受溫度而破壞,造成無法完全潤滑 ;而黏度高的機油較稠 ,
不容易流動循環,而 易造成潤滑系統的末端無法潤滑,一般需用適當黏度的
機油。
(2)以SAE編號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 , 美 汽車工程學會)區
分以低溫(0℉)和高溫(210℉)為測量標準而訂定的機油黏度表示之,號碼
愈大的機油黏度也愈大,表示流動性愈差,本省適用SAE30或40 ,通常可適
合的範圍如下:
機油號數 適 用 溫 度
SAE10 0°F以下
SAE20 0~32°F
SAE30 32~90°F
2
SAE40 90°F以上
SAE50 酷熱乾燥地區
(3)在機油黏度選用 ,夏天或重負荷低速引擎宜選用高黏度機油 ,冬天或輕負荷
高速時,應選用低黏度機油。
(4)複級機油,SAE編號如10W-30 ,20-40等,W表冬天機油的等級(是指在低溫
0℉ 試驗的機油在號碼後面加 “W” ,而在高溫210℉試驗的機油後面不加
字母) ,複級機油(multi-grade oil)通常在低溫 流動性好 ,高溫 黏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