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2.doc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
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
[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中国,到中国来干嘛?
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分类
⑴、区域产业转移(国内)
⑵、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师: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是东亚,本节以东亚为
例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影响。
二、产业转移的背景:
1、为什么会有产业转移?
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选择
制糖工业───原料食品工业───市场
纺织工业───劳动力电子装配工业───劳动力
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当主导要素的变化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或扩大销售市场受阻,就会导致企业向区位更优处转移,追求更高的利润。
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什么?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多利润。]
3、背景
①、国内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②、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它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读图分析]
读“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的变化图”
完成P87思考题。
⑴、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不同点: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⑵、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⑶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三、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⑶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转承]
近年,汽车业巨头蜂拥而至中国投资建厂,现代设厂在北京、大众—上海、福特
—西安、本田丰田—广东。大众进驻中国最早,在中国品牌知名度最高,07年大众在中国所得利润占公司总利润60%。
[探究]是什么有利因素吸引了,汽车业巨头到中国投资,
[启发引导]读图5.10“我
国汽车销售量增长”;图5.11
“我国和部分国家得乘用车
的普及率”
思考: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