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与实训 (西门子 S7-200 SMART) 第2版 教案 项目四 PLC实现的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doc
PAGE
PAGE1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与实训(S7-200SMART)教案4-1
【任务名称】
PLC实现的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逻辑取指令与输出线圈指令
2.理解触点串联指令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PLC的逻辑取指令与输出线圈指令
【难点分析】
难点:指令的用法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基本指令,教师可结合梯形图的图例进行分析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指令的用法。
在学习基本指令时,可结合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资源】
PLC实物、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结合编程中的问题,强调如何将编写的程序写入PLC,引导学生明确其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逻辑取指令与输出线圈指令
教师活动:结合逻辑取指令与输出线圈指令的指令表进行分析其基本用法;
学生活动:分析梯形图中指令表的写法;分析如何根据指令表写出梯形图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环节2:触点的串联指令和并联令
教师活动:通过具体的梯形图程序分析触点的串联指令和并联指令的使用方法,分析线圈的连续输出和并联输出的区别及用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理解梯形图和指令的相互转换;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PLC简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1、逻辑取指令(LD、LDN、)
2、线圈的输出指令(=)
3、触点的串联指令(A、AN)
4、触点的并联指令(O、ON)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与实训(S7-200SMART)教案4-2
【任务名称】
PLC实现的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置位与复位指令的用法
2.理解串联电路块的并联连接指令的用法;
3.理解并联电路块的串联连接指令的用法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PLC的基本指令的用法
【难点分析】
难点:梯形图和指令表的相互转换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基本指令,教师可结合梯形图的图例进行分析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指令的用法。
PLC的触点的连接类指令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指令表转梯形图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理解LD指令作为块起点与ALD和OLD的关系,通过例图的分析,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资源】
PLC实物、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结合梯形图程序中应用,分析通过前面所学程序无法写出指令表,引导学生明确其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串联电路块的并联连接指令
教师活动:老师结合PLC串联电路块的并联连接指令的基本应用,理解其用法等。
学生活动:分析梯形图中指令表的写法;理解梯形图与指令表的相互转换。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环节2:并联电路块的并串联连接指令
教师活动:老师结合PLC并联电路块的串联连接指令的基本应用,理解其用法等。
学生活动:分析梯形图中指令表的写法;理解梯形图与指令表的相互转换。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环节3:置位与复位指令
教师活动:结合置位与复位指令进行分析其基本用法;
学生活动:分析梯形图中指令表的写法;分析如何根据指令表写出梯形图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PLC简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1、置位与复位指令
2、串联电路块的并联连接指令(OLD)
3、并联电路块的串联连接指令(ALD)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与实训(S7-200SMART)教案4-3
【任务名称】
PLC实现的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触发器指令的基本用法
2.理解电动机的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思路
3.掌握电动机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外部接线及编程思路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PLC的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方法
【难点分析】
难点:单向连续控制电路的编程思路及用法
【学情分析】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尽管起保停电路是经常使用的,但对于电路的变形来说是非常多的,这对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