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地方标准DB32-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doc

发布:2017-05-26约2.0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 B52 备案号: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T XXXX— 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i specification on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in pond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的要求组织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海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宗平、陈礼平、张李兵、龚振雷、黄永芳、柏鄂、陈文武、严英娴。 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和捕捞收获等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黄颡鱼的池塘生态养殖。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5361-2016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池塘条件 3.1 池塘环境应符合GB/T18407.4-2001的规定。 3.2 池塘水质应符合NY/T5361-2016的规定。 3.3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向阳。无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 3.4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走向以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不渗漏。面积2000m2~4000m2,水深1.5m~2.0m。 3.5 每口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 放养前准备 4.1 池塘清整 放养前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排干池水、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4.2 清塘消毒 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120kg。 4.3 注水 曝晒10d~15d后注水,注水时在进水口用60目密网过滤。 4.4 水草移植 池塘四周移植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10%。 鱼种放养 5.1 放养时间 3月下旬~4月上旬。 5.2 放养密度 每667m2放养鱼种3500~4000尾,同时每667m2搭配鲢鳙鱼6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5.3 放养规格 投放黄颡鱼种规格为20~30g/ 尾,搭配鲢鳙鱼规格50g/尾以上。 饲料投喂 6.1 饲料 以投喂质量稳定的黄颡鱼专用饲料为主。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2002规定。 6.2 食台设置 应设置专用的食台,做到投饵地点固定和均匀投喂。 6.3 驯化 鱼种入池后第2天即进行人工驯化。开始驯化时,将饲料放在食台上,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日投喂2~3次,一般7d~10d就能驯化上台吃食。 6.4 投饲量 鱼种驯化吃食后,投饲量一般控制在鱼体重的2%~5%进行投喂,以2h内吃完为宜。 6.5 投喂时间 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10:00,下午4:00~5:00。 水质调控 7.1 3月~4月,水位控制在1.0m左右。5月~6月,每隔7d~10d加水1次,水位升高5cm~10cm,至6月底水位达到1.5m~2.0m。 7.2 7月~9月,每隔10d~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1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8cm~35cm。 7.3 养殖全程坚持每15d~20d使用芽孢杆菌或EM菌等微生态制剂1次,分解塘底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7.4 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闷热天气半夜开,浮头早开。7月~9月高温季节天天定时开。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仔细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预防、清除敌害生物等日常管理措施,做好池塘生长记录。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和少用药。一旦发现鱼病,及时对症用药,鱼药的使用按照NY5071的规定执行。 鱼药的休药期按照NY5070的规定执行。 捕捞收获 10.1 收获时间 达到商品规格后,根据市场需求捕捞上市。 10.2 捕捞方法 采用拉网和干塘相结合的捕捞方式。前期采取拉网捕捞,然后放水降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