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地方标准DB32-‘紫金星’慈姑栽培技术规程.doc

发布:2017-05-29约2.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3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T XXXX—XXXX ‘紫金星’慈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arrowhead cultivar Zijinxing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大学、扬州市扬子蔬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学好、李良俊、程立宝、王波、杨荣伟。 ‘紫金星’慈姑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慈姑‘紫金星’品种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栽培管理、采收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2016 的规定。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5.6~pH7.5,含盐量在0.2%以下。要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具有保持(5~10)cm水层的条件。 育苗 育苗前5d以上做好苗床,耕翻深度15cm左右,做到田平泥烂。放入浅水(3~5)cm左右。将选留的慈姑种球取出,紧贴慈姑球茎切下顶芽,摊晾至顶芽切口收干后插入苗床,株行距10cm左右。育苗期苗床保持潮湿或浅水层,并适当控肥,保持植株(4~6)片叶。 栽培管理 整地施基肥 施基肥 应按NY/T 496-2002 规定执行。每667m2施入腐熟堆厩肥1000kg左右、45%的NPK三元素复合肥20 kg。 整地 大田定植前(7~10)d整地,耕翻深度(15~20)cm,做到田平泥烂。 定植 定植时间 露地一般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定植;大棚等设施栽培一般在3月上旬定植。 定植密度 7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50cm ╳ 50cm;8月上旬定植株行距40cm ╳ 40cm;大棚等设施栽培定植株行距30cm ╳ 30cm。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以浅水勤灌,防止干旱为原则。在高温多雨季节,应适当排水搁田。在高温干旱情况下,应注意深灌凉水。植株茎叶生长期保持5cm左右浅水。夏季气温达 35℃以上时,可引灌凉水并加深水层至(15~20)cm。8月中、下旬以后,气候转凉,再恢复水层l0cm左右,植株大量结球时,落浅水层到 5cm。 追肥 5.3.2.1按NY/T 496-2002 规定执行。 5.3.2.2慈姑追肥应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定植后10d左右,每亩可施腐熟粪肥800kg或尿素10kg,施后耘田,使肥料与土壤混和均匀。9月初植株开始大量抽生匍匐茎时,每亩施腐熟粪肥1500kg,或尿素25kg、另加45%NPK三元复合肥30kg。 除草 定植后至植株封行前,宜人工拔除杂草。水绵或浮萍等藻类发生时,通过排干田水搁田(1~2)d防除。 植株管理 当植株具有6片以上成长叶时,将植株外围老叶连同叶柄捺人株旁泥中,留中央旺盛生长叶5片左右。直至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茎时为止。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原则。 防治方法 5.4.2.1 农业防治 加强清洁田园,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基数和病虫源;人工摘除莲花夜盗蛾等夜蛾类害虫的卵块,或于幼虫尚未分散前集中捕杀。 5.4.2.2 物理防治 用杀虫灯诱杀夜蛾类害虫的成虫。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虫。 化学防治 5.1.2.3.1药剂使用原则和要求 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1989、GB/T8321.8-2007。 5.4.2.4.2慈姑病虫害防治 慈姑病虫害防治用药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采收 慈姑于地上部枯黄时采收。 生产记录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生产档案应保存两年以上。 (资料性附录) 慈姑病虫害防治用药及使用方法 病虫害种类 农药名称 使用浓度 安全间隔期 慈姑黑粉病 20%三唑酮乳油 1000倍液 15 d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10 d 蚜虫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000倍液 10 d 或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 15 d 慈姑钻心虫 2.5%溴氰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