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标准DB32-‘扬大1号’甜椒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3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T XXXX—XXXX
‘扬大1号’甜椒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apsicum Cultivar
Yangda No.1 in Plastic greenhous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大学、扬州市扬子蔬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成玉富、薛林宝、杨旭、王波、华鹤良。
‘扬大1号’甜椒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椒‘扬大1号’品种塑料大棚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栽培管理、采收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2016 的规定。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5.6~pH7.5,含盐量在0.2%以下。要求灌溉水源充足清洁、地势平坦、排灌便利。
播种育苗
播种期
冬季大棚育苗播种期在9月下旬~11月下旬,具体育苗时间根据生产需要确定。
播种前准备
育苗基质及配比:基质可选用优质草炭、蛭石、珍珠岩,配比为 3:1:1,基质配比按照体积比配置。每1m3基质加入l~2kg 45%的NPK三元复合肥;同时加入多菌灵、百菌清,配比为多菌灵:百菌清:基质=1:1:1000,搅拌均匀,用于基质消毒。也可直接购买商品育苗基质使用。
种子处理
浸种
种子晾晒3~5h后,置清水中浸种6~8h,捞出沥干水分,用湿布包好。
催芽
在铺有地热线的温床、恒温箱或催芽室进行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8~30℃,6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
将催好芽的种子播种在装有基质穴盘内,每穴播一粒种子,播种深度0.5~1.0cm。播后覆盖消毒基质,浇透水。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28℃,齐苗后温度可降至20~25℃之间。2~3片真叶时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施1次。此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夜间可降到l5~18℃。在大棚内保持基质见干见湿,防止徒长。用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定植前l0天,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壮苗标准
株高18~20cm、6~7片真叶,叶色浓绿、肥厚、无病斑、无虫害;生长健壮,根坨成型,根系粗壮发达。
定植
大棚准备
定植前15~20天覆盖大棚薄膜,准备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二道膜、小棚等农用物质,薄膜要使用流滴型无滴膜。
整地施基肥
整地施基肥至少在定值前15天进行,施肥应按NY/T 496-2002 规定执行。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kg左右、45%的NPK三元素复合肥20 kg。采用高畦栽培,畦宽为90~100cm,沟宽为40cm,铺好地膜、滴灌管带,进行膜下滴灌。
定植时间与方法
大棚越冬长季节栽培定植时间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春季早熟栽培定植时间在2月上旬~3月中旬。在畦上定植2行,行距45cm,株距30cm,栽培密度667m2 2900~3000株。栽植深度以刚刚埋没基质为宜。定植后立即浇水,以促进缓苗及早还苗,盖小棚、二道膜保温。
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5~7天不通风,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白天维持温度25~30℃,夜间15℃以上。随着外界温度的提高,在缓苗后开始通风。晴天棚内气温达到30℃时揭膜通风,下午降到20℃时关闭风口。维持白天棚温25~30℃,夜间15~18℃。当外界气温已稳定在l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
缓苗后适当控制水分,尽量少灌水。从“门椒”开始,每隔7~10天灌一次水,盛果期隔2~3天灌一次水,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管理
追肥按NY/T 496-2002 规定执行,除基肥外,在“门椒”、“对椒”、“四门斗”椒坐果后各追一次肥。“门椒”坐住,每666.7m2 施45%的NPK复合肥10 kg;“对椒”坐住:每666.7m2施复合肥15 kg;“四门斗”椒坐住:每666.7m2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