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防骗有妙招》(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docx
第二课《防骗有妙招》(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防骗有妙招》(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本章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防骗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课程内容紧扣课本,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增强安全防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诈骗手段,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面对不法行为时的应对策略。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段;2.学会与不法分子周旋的策略。
难点:1.理解诈骗的本质和危害;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防骗技巧。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诈骗的本质和危害,增强防骗意识。
2.设计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识别诈骗手段,提高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防骗经验,培养批判性思维。
4.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提供权威的防骗知识和技巧。
5.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练习与不法分子周旋的策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案例,系统讲解防骗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防骗技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诈骗案例,增强直观性和吸引力。
2.视频教学:播放防骗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引入网络防骗资讯,拓宽学生视野,更新防骗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诈骗的情况?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老师总结:诈骗无处不在,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防骗。
二、新课讲授
1.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
a.老师介绍常见的诈骗类型,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街头诈骗等。
b.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诈骗手段的特点和危害。
c.让学生思考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诈骗手段。
2.学习防骗技巧:
a.老师讲解防骗的基本原则,如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等。
b.分享防骗小贴士,如设置复杂的密码、不点击不明链接等。
c.引导学生讨论在遇到诈骗时应该怎么做。
3.案例分析:
a.老师展示典型的诈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防骗方法。
b.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防骗经验。
c.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操作
1.情景模拟:
a.老师设置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扮演受害者、诈骗分子等角色。
b.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运用所学防骗知识,尝试识破诈骗手段。
c.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防骗技巧的重要性。
2.小组活动:
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诈骗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防骗方法。
b.各小组制作防骗宣传海报,展示防骗知识和技巧。
c.各小组进行防骗宣传,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四、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骗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老师总结: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骗意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五、课后作业
1.搜集身边的诈骗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防骗方法。
2.制作一份防骗宣传手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3.撰写一篇关于防骗心得体会的文章。
六、知识点梳理
一、诈骗手段的类型与特点
1.电话诈骗:通过电话联系,以中奖、退税、恐吓等手段骗取钱财。
2.网络诈骗: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虚假信息、钓鱼网站等手段骗取钱财。
3.街头诈骗:在公共场所,通过冒充身份、假装求助等手段骗取钱财。
4.邮件诈骗:通过邮寄虚假信息,如中奖、投资等,骗取钱财。
二、防骗原则与技巧
1.不轻信:对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
2.不透露: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
3.不转账:对要求转账的要求,要核实对方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4.设置复杂密码:为银行账号、支付平台等设置复杂的密码,防止密码泄露。
5.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防止病毒感染或个人信息泄露。
三、诈骗案例分析与防范
1.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诈骗手段的特点、过程和危害。
2.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防骗宣传与教育
1.防骗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宣传文章等形式,提高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