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 (共24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14:培养基定义: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的供其生长发育的基质叫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成分如麦芽汁。成分不是很明确。 * P14:培养基定义: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的供其生长发育的基质叫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成分如麦芽汁。成分不是很明确。 ㈠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一、基础知识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C1酶、Cx酶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纤维素 在3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再利用。 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 甲 乙 讨论: 乙试管的滤纸条为什么会消失? 甲试管的作用是什么?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 反应直接 对微生物进行 . 刚果红 筛选 颜色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 刚果红可以与 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 、 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 为中心的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 . 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 透明圈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菌 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利用刚果红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若培养基上产生了透明圈,则说明已筛选出了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设计——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到培养基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①分布环境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操作步骤 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②原因 一、土壤取样 ③实例: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 ④讨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在土壤中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集中,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滤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的土壤中。 〖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二、选择培养 1、选择培养的目的: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制备选择培养基 参照课本29页旁栏中的比例配置,回答下列问题 a、该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 b、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c、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凝固剂 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主要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 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 培养基组成 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纤维素粉 5g 碳源(主要能源) NaNO3 1g 氮源、无机盐 KCl 0.5g Na2HPO4·7H2O 1.2g KH2PO4 0.9g MgSO4 ·7H2O 0.5g 无机盐 酵母膏 0.5g 碳源、氮源 水解酪素 0.5g 氮素 溶解后,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水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二、选择培养 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101~106倍。 三.梯度稀释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1)制备鉴别培养基: (2)涂布平板: 将稀释度为10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