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选修一)_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

发布:2017-04-14约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纤维素生物燃料: 最有希望替代石油能源 1、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而人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2、农作物秸秆:米秸、麦秸、稻草、草、木屑 等富含大量的纤维素,被利用的机会很少、效率低; 四、操作提示 (一)复习微生物技术 (二)选择培养基的操作方法 五、结果分析与评价 1、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为 。下面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用该方法得到的是 。 A B C D * 纤维素: 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分布植物的根、茎、叶中; 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各种细菌、真菌和少数放线菌。细菌主要有纤维杆菌、纤维球菌、纤维弧菌和纤维粘菌等。 一、基础知识 1.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再利用。 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外切酶)、CX酶(内切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纤维二糖 C1酶、Cx酶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纤维素 在2支20mL的试管中,分别放入1×6cm的滤纸条,再分别加入pH为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0mL、11mL。在加入10mL缓冲液的试管中加入1mL纤维素酶(70~80U/mL)。将二支试管固定在50mL的锥形瓶中,在摇床上以140r/min的转速振荡反应1h,观察结果。 1U表示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25℃,其他反应条件,如pH等,均为最适的情况下,在1min内转化1mmol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底物:酶所作用和催化的化合物。 1h 1h 振荡 _ 1ml 纤维素酶 11ml 1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 + 1cm*6cm滤纸条 2号试管 1号试管 纤维素酶水解滤纸试验 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 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 〖思考1〗实验分析:该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滤纸崩溃法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______________。该方法可以通过________反应直接筛选。 刚果红染色法 颜色 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当纤维素被_________分解后, 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红色复合物 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透明圈 是否产生透明圈 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练一练: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 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利用刚果红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 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 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 若培养基上产生了透明圈,则说明已筛  选出了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 挑选菌落 什么样的环境取样? ① 培养的目的? ②选择培养基的特点? 挑选什么样的菌落? ①鉴别培养基的特点? ②如何鉴别? 根据: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找; 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刚果红染色法 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 【资料二】选择培养 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几问题: 液体 没有添加琼脂 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_____(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 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