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理论基础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路原理课件素材
本课件素材是与电路原理教学片配套,是配合电路原理教学片的辅助材料,是为了进一步掌握电路原理的内容而提供给学员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学习自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学习指南、参考资料和前续课程要求六部分。
一 学习目的
本课是一门硬件方面的重要基础课。其目的使学员具备后续课程所必须的电路原理知识,培养学员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其任务是使同学们获得电路分析和电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分析和电工测量等问题的能力。
二 学习内客
电路原理包含有电路分析和电工测量两部分,共有十章。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线性直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包括三相电路,互感电路,谐振电路),非正弦电路,线性动态电路(包括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和双口网络的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的程度不同,依次采用了“掌握”、“掌握” 、“解”等表述方式。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解掌握掌握解解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解掌握1)电路动态过程和初始条件
(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6)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7)一阶电路对正弦激励的响应
(8)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第8章 线性动态网络复频域分析
1 内容提要:
本章采用复频域分析法讨论线性动态网络的动态过程,即采用拉氏变换把线性常微分方程变成复频域的代数方程来分析动态电路。介绍了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性质;建立了两类约束的复频域形式和复频域电路模型及复频域电路模型的分析方法;介绍了网络函数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主要内容:
(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重要性质
(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
(3) 两类约束的复频域形式
(4) 复频域分析法
(5) 网络函数及其应用
(6) 动态电路的分析举例
第9章 双口网络和多端元件
1 内容提要:
本章学习双口网络常用的各种参数及这些参数的相互转换;双口网络的转移函数,特性阻抗,等效电路;双口网络的联接等内容。
2 主要内容:
(1) 双口网络及其端口条件
(2) 双口网络的Z参数和Y参数
(3) 双口网络的A参数和H参数
(4) 双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5) 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6)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7) 双口网络的连接
(8) 双口网络的分析举例
第10章 测量技术
1 内容提要:测量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测量技术无论是对电工技术基础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从事电工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理论性很强而实践性更强的学习内容。本次教学中,把测量技术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本章介绍的测量误差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误差的表示形式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本章介绍的电工测量的仪表有磁电式仪表、电磁式仪表和电动式仪表。同时还介绍了电工测量的方法和分析。
2 主要内容:
(1)电工测量误差与有效值
包含误差的产生、误差的分类、误差的消除和误差的表示。
(2)磁电式仪表
包含磁电式仪表的检测机构、磁电式电流表、磁电式电压表和万用表。
(3)电磁式仪表
包含电磁式仪表的检测机构、电磁式电流表和电磁式电压表。
(4)电动式仪表
包含电动式仪表的检测机构、电动式电流表、电动式电压表和功率表。
(5)数字式仪表
包含数字式电流表、数字式电压表和数字式万用表。。
(6)示波器
包含示波器便用。
(7)电工测量中的设计方法
包含电路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各种电路元件的参数和各种电路参数的测量。
三 时间安排
教学学时为64学时,课外学习学时为128学时。教学学时和课外学习学时的比例为1 : 2。
第l章 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6学时)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变量
1.3 耗能元件和储能元件
1.4 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1.7 电源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1.8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2章 线性电阻网络分析 (6学时)
2.1 支路电流法
2.2 回路电流法
2.3 节点电位法
2.4 替代定理
2.5 叠加原理
2.6 等效电源定理
2.7 互易定理
2.8 复杂电阻电路分析举例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8学时)
3.1 正弦交流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形式
3.3 R、L、C 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及功率
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5 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等效变换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7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第4章 三相电路 (4学时)
4.1 三相电路的特点
4.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4.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