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红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拿什么拯救你,我红包
新年来临,红包飘飞的季节又将到来。
在中国,红包的意义不能低估。它是个人身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一个确认。它在很多时候也是衡量彼此关系深浅程度的一个尺度。它还是体现个人身份的一个标志。它有很多种功能,既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又是润滑剂,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某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
可以说,红包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中……
解读“红包”
红包的定义
文 → 董水淼
儿时企盼大年夜父母塞在枕头底下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好在新年买自己喜欢的鞭炮和玩具;参加工作以后每年年底都有年终奖,总不忘孝敬大人。
“红包”起源的确切时间无从查考,一般认为它源于古代的“利市”。“利市”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意为“本少利多”,距今已有2500多年。元代《俗谚考》有“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中亦有类似的描述。故《辞海》对“利市”的注释是“买卖所得的利润”,还有“吉利”、“幸运、走运”的意思。“利市”在近代亦写作“利是”或“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我国港台地区一直有新年向未成年人派发“利是”(红包)的习俗,后来又发展成老板向员工派发“利是”等等。印有吉利字样和图案的“红包袋”又称“利是封”。现存最早的“利是封”是清代晚期印制的,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红包”,产生的年代并不久远。
华人新年习俗之一的“压岁钱”是“红包”的最常见形式。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由于“岁”与“祟”谐音,古人认为,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镇住“祟气”,平平安安度过新的一年。“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压岁钱”必须用红纸包裹,因为红色象征着兴旺发达和一年的好运。
由此看来,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年终“红包”都具有吉祥如意和祝福好运的??义。“红包”是企业对员工的特别奖励、年度激励,是一种感情投资和薪酬支付方式;更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可或缺的环节纽带。
就个人而言,“红包”(压岁钱)是长辈与小辈间的暖暖亲情和关爱;是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盼和祝福。正如贺岁的祝词中所说的那样:“年年有余、事事如意、运运亨通、岁岁平安。”“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祝福,新的景象。”
红包的几层含义
文 → 茅永民
压岁钱红包自不必说。就像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红包还深入到“红白喜事”以及生日贺庆中,以及亲友初会、相聚互馈祝愿的表示;再一种则是完全出自内心感戴之情的酬谢。应该说红包文化除了体现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外,还有受惠不忘施予者,也有不敢忘恩负义的心态。
记得我们单位过年是没有红包的,先是有些鱼肉食品的发放,后来就有了几百元的年终奖,现在才明白这也是红包。如今的“红包”多种多样,有直接是厚厚一叠人民币,也有高层主管或老板的接见和职务提升,提供出国、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发放公司股份,评选荣誉员工、优秀员工等等,所谓的“精神红包”,有时它比现金和物质奖励更能温暖人心。还有发放健身卡、高级品牌护肤品、度假娱乐消费券、旅游券等的所谓“另类红包”,它提升了员工的生活品味,也展现出企业的人性关怀。
而实际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经济交往里的“红包”就有份尴尬在里面。记得几年前,与同事去给北京一家客户送红包,本来想给他们公司财务一笔钱作为奖金发放,突然我想起一个法子,就和大家买了红包袋,在“燕莎”一个角落里,把钱分装在几十个红袋袋里,红包果然起到了作用,以后的工作就顺利多了。说到红包的“异化”,那莫甚于花在医疗看病这一头。其它的求人谋事,倘若你不想跑官,不屑发横财,不急求职称,不拟拿奖牌,儿孙也不一定非上重点学校不可,那么你大大可以不理睬那些掌权者的潜规则、红包行情表。可是有病痛者不但不可避免,而且非求医问药不行。尤其是得了大病,要住院开刀动手术,就得倚重医生、护士和医院里许多相关人员来解决,麻烦得很。然而患病治疗是攸关性命的事,再麻烦也要想办法克服,这时唯有红包效应才能解决。但也有好医生,一个朋友在手术后,医生返还了红包,老兄激动得似乎他得了红包。
本来嘛,红包往来纯粹出于真心诚意,绝无交易污垢。送礼的风气漫开,红包遂逐渐变味,送红包也渐渐有了“行情”,形成可怕的“潜规则”。既是行情,不但心照不宣,红包也赤裸裸抛开“红纸袋”面纱,有的用大信封,有的用牛皮纸袋,有的用香烟筒、糕点盒,有的干脆打开皮包亲见现钞。
寓有消灾祛邪、祈求平安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