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第三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讲课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结:难溶电解质溶解的规律 不断减小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实验3-4】 步骤 1mLNaCl和10滴AgNO3溶液混合 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10滴KI溶液 向新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10滴Na2S溶液 现象 有白色沉淀析出 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 (三).沉淀的转化 AgCl AgI Ag2S KI Na2S 溶解度/g 1.5×10-4 > 3×10-7 > 1.3×10-16 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向有白色沉淀的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白色沉淀转变为红褐色 静置 红褐色沉淀析出,溶液变无色 【实验3-5】 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3.沉淀的转化的实质: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更小 4.沉淀转化的应用: ①锅炉除水垢(CaSO4);②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情景1: 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清除。 锅炉中水垢中含有CaSO4 ,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 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 CaSO4 SO42- + Ca2+ + CO32- CaCO3 ②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情景2: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CaCO3 Ca2+ + CO32- 2HCO3- + H2O+CO2 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自然界也发生着溶解度小的矿物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的现象。 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 后可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 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 便慢慢地使之转变为铜蓝(CuS)。 科学视野:溶度积资料: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情景3: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 5Ca2+(aq) +3PO43- (aq) +OH-(aq) KSP=2.5×10-59 (1)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2)根据羟基磷灰石的平衡体系,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保护牙齿? (3)已知Ca5(PO4)3F的KSP=2.8×10-61,比Ca5(PO4)3OH质地坚硬。请解释适量使用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原因。 Ca5(PO4)3OH 5Ca2+(aq) +3PO43- (aq) +OH-(aq) KSP=2.5×10-59 1、溶度积(Ksp):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 2、表达式:(MmAn的饱和溶液) Ksp=[c(Mn+)]m · [c(Am-)]n 3、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c=c(Mn+)m · c(Am-)n Qc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 Ksp,溶液未达饱和,沉淀发生溶解. 三.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阅读课本P70(科学视野) 【科学视野】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Ksp的大小反映了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即Ksp越大,在水中溶解能力越强。 平衡概念 化学平衡理论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 盐的水解平衡 酸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 平衡特征 平衡移动 * *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盐类的水解实质: 2、水解规律: 3、影响因素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 ①温度: ②溶液酸碱性: ③浓度: 越稀越水解, 越热越水解 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 或OH – 结合,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过程。 一、Ag+和Cl-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阅读课本P65~66思考与交流 大于10g,易溶 1g~10g,可溶 0.01g~1g,微溶 小于0.01g,难溶 20℃时,溶解度: 讨论1、谈谈对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度表中“溶”与”不溶“的理解。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达到完全。 阅读P65的表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是否为0? 课本后面溶解性表中的“不”溶的物质是否真的不溶?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