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

发布:2017-06-18约6.76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概述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四、光的吸收定律 一、概述 概述: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关于吸收曲线的讨论: 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能级跃迁 讨论: 讨论: 三、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⑴ σ→σ*跃迁 ? ⑶ π→π*跃迁 几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⑴ 饱和烃 (2)不饱和脂肪烃 这类化合物有孤立双键的烯烃(如乙烯)和共轭双键的烯烃(如丁二烯),它们含有π键电子,吸收能量后产生π→π*跃迁。乙烯(孤立双键)的 为171nm( =15530 );而丁二烯( )由于两个双键共轭,此时吸收峰发生深色移动( =217nm),吸收强度也显著增加 ( =21000 )。 共轭分子包括共轭二烯(环状二烯,链状二烯)、不饱和酮 、不饱和酸、多烯、芳香核与双键或羰基的共轭等。 K吸收带和R吸收带 (3)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为环状共轭体系: 生色团与助色团 红移(Einstein shift)与蓝移(Blueness shift) 2.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荷移光谱) 四、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透光度(透光率)T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物理性因素 (2) 化学性因素 请选择内容: * *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法是指在光(或其它能量)的作用下,通过测量物质产生的发射光、吸收光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发射光谱 (Emission Spectrometry) 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ometry) 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ometry)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法。 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 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近紫外区)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本章主要讲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长?、频率?、光速c、波数(cm-1)等参数来描述: ? ? = c ; 波数 = 1/ ? =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 = h ? = h c / ?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 = E2 - E1 = h ?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M + h ? ? M * 光的互补:蓝?? 黄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