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磁波谱 光的互补性与物质的颜色 分子的光吸收机理 E=h?r=h(C/?) 分子的吸收光谱是与其相应的电子能级特征相关的。同时也与振动和转动能级有关。 双光束型 光电二极管阵列型(DAD) 9.3.2 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 标准曲线法 9.4.1 显色反应及显色剂: 这种被测元素在某种试剂的作用下,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color reaction),所加入试剂称为显色剂(color reagent)。 常见的显色反应大多数是生成配合物的反应,少数是氧化还原反应和增加吸光能力的生化反应。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构型构象的判断 有机化合物构型确定图例 紫外标准光谱图及有关手册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Ultraviolet)” Heyden,London,1978. “Ultraviolet Spectra of Aromatic Compounds” Wiley,New York,1951. “Handbook of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Organic Compounds” New York, Plenum,1967 “Oranic Electronic Spectral Data” 3.吸光系数法 在没有标准品可供比较测定的条件下,按文献规定条件测定被测物的吸光度,从样品的配制浓度、测定的吸光度及文献查出的吸光系数即可计算样品的含量,因为 则样品含量 例9-4 已知维生素B12在361nm条件下a标=20.7L·g-1·cm-1。精确称取样品30mg,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mL,在波长361nm下,用1.00cm吸收池测得溶液的吸光度为0.618,计算样品维生素B12的含量。 解: A=a样bc 则 维生素B12的含量= 9.4.1 显色反应及显色剂 有些被测物质的溶液的颜色很淡或者根本没有颜色,因此需要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被测物质转变为颜色较深的有色物质。这种被测元素在某种试剂的作用下,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color reaction),所加入试剂称为显色剂(color reagent)。 常见的显色反应大多数是生成配合物的反应,少数是氧化还原反应和增加吸光能力的生化反应。 显色剂 9.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显色反应的要求: ·选择性好 所用的显色剂仅与被测组分显色而与其它共存组分不显色,或其它组分干扰少。 ·灵敏度要足够高 有色化合物有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一般应有104~105数量级。 ·有色配合物的组成要恒定 显色剂与被测物质的反应要定量进行,生成有色配合物的组成要恒定。 ·生成的有色配合物稳定性好 即要求配合物有较大的稳定常数,有色配合物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亦不受溶液中其它化学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重现性,结果才准确。 ·色差大 有色配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这样试剂空白小,显色时颜色变化才明显。 9.4.2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显色剂的用量 显色反应一般可表示为 M+R MR 溶液的酸度 许多显色剂都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溶液的酸度会直接影响显色剂的解离程度。对某些能形成逐级配合物的显色反应,产物的组成会随介质酸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影响溶液的颜色。另外,某些金属离子会随着溶液酸度的降低而发生水解,甚至产生沉淀,使稳定性较低的有色配合物的解离。 显色温度 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有些显色剂或有色配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褪色。此外温度对光的吸收及颜色深浅也有影响,要求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在测定过程中温度一致。 显色时间 显色反应有快慢,有的有色配合物容易褪色,因此不同的显色反应需放置不同的时间,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比色测定。 副反应的影响 例如,被测金属离子M与显色剂R反应,生成有色配合物MRn,此时,若M有配位效应,R有酸效应,影响M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通常,当金属离子有99%以上被配位时,就可认为反应基本上是完全的。 共存离子的影响 吸光度增加,造成正干扰。被测组分或显色剂的浓度降低,引起负干扰。 9.5 紫外—可见分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