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docx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本节课以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为核心,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巧,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紧密围绕数据处理和展示的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识别信息、评估信息价值,并运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进行信息呈现。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和解释,发展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②掌握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能够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③能够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
①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生需要理解如何确保数据质量。
②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③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有效的可视化形式,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图表清晰地传达信息。
④数据可视化中的创意和审美,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设计美观且信息传达清晰的图表。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投影仪、笔记本电脑、Excel软件、统计软件(如SPSS、R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如慕课平台)。
-信息化资源:数据集、案例分析、教学视频、在线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练习、课堂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不同行业的数据图表,如电商销售数据、股市走势图等,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故事。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从这些图表中获取信息,以及数据可视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它们在决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讲授新课(20分钟)**
1.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5分钟)
-解释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步骤。
-介绍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2.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图表类型(10分钟)
-介绍Excel等软件中的图表制作功能。
-展示不同图表类型(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数据处理操作(5分钟)
-讲解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基本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实际操作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练习题要求,在计算机上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反馈。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创意设计挑战:教师提出一个数据可视化创意设计挑战,如设计一个展示学校活动参与度的图表。
2.学生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方法。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视化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教学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20分钟
-巩固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数据收集:了解数据来源,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数据整理:学习如何清洗、筛选和分类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数据解释: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解释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数据可视化:
-图表类型:熟悉常见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图表制作:掌握使用Excel等软件制作图表的技巧。
-图表设计:了解图表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色彩搭配、布局排版等。
3.数据处理操作:
-数据排序: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