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料主档-淡江大学.ppt

发布:2018-05-21约2.77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apter 8 庫存管理 庫存的種類 原材料(raw material):從供應商買入的項目或者是取自自然界的原料 。 半成品(semi-finished goods):半成品是生產未完成而被儲藏起來的項目,等待後續加工。 完成品(finished goods):能銷售給顧客的完整產品或維修零件,它們的需求量取決於顧客訂單或是銷售預測。 在製品(WIP):在製造現場的各個階段中的物料,包含剛被發送到現場的原材料,以及已經完成所有生產程序、等候檢驗的完成品。 間接物料(MRO):支援一般作業和維護的材料。 庫存功能 安全庫存:為彌補不確定因素而建立的庫存 。 批量庫存:製造或採購超過立刻需要用到的量 。 反耦合庫存:將設備之間的干擾降至最低 。 管路庫存:充滿運輸網路和分配系統的庫存 。 運輸庫存:兩地之間的傳輸中的庫存。 預期庫存:涵蓋預估銷售增加的趨勢、計畫中的促銷活動、季節性波動,計劃性的工廠設備停機維修、和假期等的影響。 避險庫存:避免免受到未來劇烈動盪的影響而建立的庫存。 庫存管理系統 存貨管理系統 料品編號 ABC分類 存貨管制與訂購模式 - 何時訂購?訂購量? 倉儲作業系統 收料作業 發料作業 庫存紀錄 呆廢料處理 盤點作業 物料主檔 物料主檔為為物料管理系統中最基礎之標準資料檔,建立物料主檔的主要目的為:建立正確的物料基本資料管理與維護,作為其他相關模組之索引或進行資料維護之用。 物料主檔 存貨管理 料品編號 存貨管理 料品編號原則 單一性 彈性 完整性 充足性 易記性 一貫性 存貨管理 ABC分類 A類:大約 10% 到 20%的項目相對於約50% 到80%的使用金額。 B類:大約 20% 到 30%的品項相對於約15% 到20%的使用金額。 C類:大約 50% 到 70%的品項相對於約 5% 到10%的使用金額。 存貨管理 ABC分類的步驟 決定每一個項目的年度使用量。 計算每一個項目的年度使用金額。 根據每一項目的年度使用金額排序。 計算年度使用金額的累計額、年度使用金額累計後的百分比、以及每個項目數的累計百分比。 根據累計百分比,按實際情形分類,分類等級應按事實的需要而決定 存貨管理 處理A類之原則 進行嚴密的管制活動,並隨時保持完整的、精確的存貨異動資訊, 根據過去的資料,進行預測需求,以決定訂單發出的時機, 儘量縮短前置時間,且對交期嚴加控制, 使需求之變動減少,減少安全存量, 增加交貨次數,採取分批交貨的方式, 增加循環盤點次數,以提高庫存精確度, 物品放置於容易入出庫之處。 存貨管理 處理C 類之原則 可以實施較不嚴謹的管理手續,採定量訂購的方式, 可以大量訂購以取得數量折扣,並簡化採購程序, 採用定期盤點方式,僅量簡化庫存管理程序, 同一地方放置多種類的商品。 處理B類之原則:其原則介於A、C類之間。 存貨管理 存貨管制與訂購模式 獨立需求 經濟訂購量模型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 雙箱法 視覺評估法 極小-極大法 衍生需求 – MRP展開 倉儲作業系統 收料作業 發料作業 庫存記錄 呆廢料其他管理事項 物料盤點 倉儲作業系統 收料作業 採購驗收完成入庫 – 見第七章採購循環 生產入庫 產品完成入庫 半成品入庫 外包完成入庫 餘料入庫 倉儲作業系統 收料作業 倉儲作業系統 發料作業 出料作業因出貨原因不同可分為下列數項: 送交客戶之出貨 – 營業循環 製造部門提領生產用料 – 生產循環 退回供應商之貨品 – 採購循環 報廢料處理 – 生產循環 倉儲作業系統 生產發料流程 倉儲作業系統 生產發料流程 倉儲作業系統 庫存紀錄 庫存數字之記錄方式,因管理需求之不同可以區分 成: 存貨數量之記錄 。 存貨價值之記錄 。 庫存紀錄 庫存記錄的主要內容 庫存數量 : 庫存良品數. 可用庫存量:庫存數量扣除待出貨數量, 即為可出貨之數量. 待出貨量 : 已經申請(通知)出貨, 但是尚未出貨之數量. 訂單餘量 : 接到客戶之訂單而尚未交貨之數量. 請購數量 : 已經提出請購單, 但尚未正式下採購單之數量. 待產數量 : 已經安排工令單資料, 但尚未完成生產並繳庫的數量. 已分配量 : 已經安排將要領出銷貨, 或將被領出生產的數量. 在製數量 : 製造現場已經領出, 但尚未完工繳回之廠內在製品數. 外包數量 : 外包廠商已經領出, 但尚未完工繳回之委外加工品數. 已購未入 : 已經下採購單, 尚未驗收入庫的數量. 庫存紀錄的變更 倉儲作業系統 呆廢料其他管理事項 自行再加工。 調撥給其他可用的部門。 拼修重組。 拆零利用。 出售或交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