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书包》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小书包》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书包》第2课时是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生字词,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以及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书包的重要性,教育他们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对本节课的生字词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对书包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审美与创意表达、思维品质、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小书包》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讨论书包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爱护学习用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对本节课的生字词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书包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书包是学习用品,但可能对书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善于模仿和重复,对语音、节奏有较高的敏感度。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可能会对一些复杂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掌握不熟练,影响阅读理解。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书包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书包的重要性,以及在保护学习用品方面的责任感。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勇气,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生字词的意思,以及短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法: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书包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老师通过展示实物书包,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书包的features,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老师使用PPT或视频,展示生字词和短文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教学软件:老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和阅读理解测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物教具:老师准备一些书包和学习用品,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小书包》的PPT、视频和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你的书包里有什么?”,“书包对你有什么重要性?”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生字词,理解内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老师检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书包视频,引出《小书包》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以及短文的主旨。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书包的认识,讨论书包的重要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短文内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字词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