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i u ü》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 统编版.docx

发布:2024-09-23约3.2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iuü》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iuü》是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中的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中的三个韵母i、u、ü的发音及书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发音,辨别这三个韵母,并能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为后续的拼音学习和汉字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唱歌、模仿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特别是汉语拼音的认知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和良好的书写规范。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对他们来说还是新的内容。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拼读能力。但在发音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能快速掌握新知识;而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拼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游戏教学:设计拼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物教学:使用图片、卡片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拼音。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儿歌《小猫咪》,引导学生跟唱,注意观察歌词中的韵母。

问题提出:歌词中出现了哪些韵母?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授新课(15分钟)

韵母i、u、ü的书写和发音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韵母i、u、ü的书写和发音,讲解发音方法和书写规范。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发音和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练习环节:学生自主练习发音和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游戏环节:设计拼音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巩固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特点。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韵母i、u、ü的发音和书写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6.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抄写韵母i、u、ü,并练习拼音接龙游戏。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总计用时:40分钟。

教学创新点:本节课通过儿歌导入、游戏环节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发音韵母i、u、ü,能够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这三个韵母。

2.技能提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i、u、ü三个韵母的拼读,提高他们的拼音拼读能力。

3.思维发展:通过游戏、讨论等互动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5.情感态度:学生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