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一二单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高二年段地理科(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考试卷
一、A.RS B.GIS C.GPS D.PTS
2.在大雪中前行的司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2题。
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4.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2题。
5.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7.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是( )
A、不同地物的颜色不同 B、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C、不同地物的体积不同 D、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
8.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9、有关地理区域的含义的正确的叙述是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 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B. 降水较少C. 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 高温多雨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 耕地中所占比重大
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丁省与丙省相比(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陆地交通便捷C. 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 第
13.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民勤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之一。
14.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16--17题。
16.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7.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据报道,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回答18~1题。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冲刷 ③流水化学溶蚀 ④气候干旱 ⑤毁林开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