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二单元.doc

发布:2019-10-11约4.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005—2006学年高二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验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 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向西递减 B、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D、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2、我国重要经济区中既具有区位优势,又具有资源优势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闽南三角地带 D、环渤海区 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大致是一月份0℃等温线 D、大致是年400mm等降水量线 4、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 B.地处背风坡 C.风力很大 D.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降起对水汽的阻隔 5、下列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的一个 B.能源和原材料丰富,淡水资源充足 C.是三大经济地带中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个 D.是三大经济地带中商品粮基地最多的一个 6、中部经济地带发展经济具有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B.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C.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D.全国粮、棉、油、糖等作物的重要产区 7、西部经济地带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的问题是( ) A.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全国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C.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绿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D.积极发展铁路、公路和内运航运,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业 8、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牧业 9、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国土资源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C.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D.GIS技术可分析、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1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1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下图是我国98°E以东某地气温、降水量与高度关系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该地最可能为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长白山脉 14、图中A处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山坡上有良好的山地牧场 B.山麓地带自古就是陆上交通要道 C.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温带林区 8412162024丙甲丁乙0℃温度时 8 4 12 16 20 24 丙 甲 丁 乙 0℃ 温度 时 16、“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水”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