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1第一二单元.doc

发布:2017-04-28约1.83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地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本讲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考点点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表1—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纬线定 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特 点形状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图1-1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 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 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纬度赤道 (0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作900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N) 南纬(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300、60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 (0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的二面角东经(E) 西经(W)200W、160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经典例题1] 图1-2中,三点的地理位置分别是:A点经度 、纬度 ;B点为经度 、纬度 ;C点经度 、纬度 。 【答案】A(10°E,23°26′N)   B(90°E,赤道)    C(45°W,66°34′)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表1-3: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赤道(0°)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回归线(23°26′N)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23°26′S)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北极圈(66°34′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34′S)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N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S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60°N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60°S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90°N北极点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