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学习动机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外语学习动机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在介绍外语学习动机主要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一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认为在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组织高效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必须探索和实践的新命题。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里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启发性、选择性和目的性。外语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的心态。人们研究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成绩的关系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正如Oxford说的:“教师如果连学生的动机根源在何处都不清楚,又如何能浇灌它们呢?”如何在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组织高效的英语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实践的一个命题。
一、外语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Lambert和Gardner的社心理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Lambert和Gardner就开始了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研究,Gardner等人的社会心理模式理论是早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突出代表,此后几十年来,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就一直基于他们的社会心理模式。他们把学习动机归纳为两大类;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lon)。融入型动机是指那种对目的语文化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学习目的语参与或融入目的语文化并成为目的语社团的成员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考试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能够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新信息等而学习目的语的动机。Gardner的社会心理模式认为,工具型动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及融入型动机有效。另外Gardner提出外语学习的动机的定义:“the combination of efforts plus desir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the language plus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the language”。 Gard-ner把动机看成是努力+愿望+积极的态度的结合体。13J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用社会心理模式解释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动机二分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外语学习环境。Gardner自己后来也认识到某些动机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在不同环境中可能发生变化,也不再坚持融入型动机优于工具型动机的观点。然而社会教育模式中的主要动机变量对于影响英语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2、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说
近年来。研究者们认识到早期研究的不足并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新的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Domyei所提出的相关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Domyei对外语习得和二语习得进行了区分。根据多年的研究,他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构成成分的模式,指出了三层次的学习动机:
Language Level
Learner Level
Learning Situation level :
a : Course - specific motivation components
b:Teacher- specific motivation components
c : Group - specific motivation components
Domyel模式三个层次中的前两个层次语言层次(1anguage level)和学习者层次(1earner level)实际上与Gardner模式内容相似。其中,语言层次的因素包括各种与外语语言有关的动机因素。例如与目的语文化、目的语社团、目的语用途等方面有关的动机。学习者层次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学习外语时所具备的自身特征,主要是对成就的需要和自信心。该模式最详尽、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学习环境层次(1earning Situa,tion level)。在此层次中,他对与外语学习情景有关的动机因素进行了界定和测量。其中课程特定动机组件(Course-specific motivation tom,ponents)与课程有关,包括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内在兴趣、教学与学生个体需要和目标的相关性、学生对学好该课程成功程度的期望值、以及学生对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