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案.doc

发布:2017-04-29约1.27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 第五单元 《年、月、日》 单元分析 教 学 内 容 本单元教学有关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知识。先通过年历来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通过2005年2月至2016年2月的天数,再认识闰年和平年,结合练习中的习题了解季度的含义。之后安排了24时记时法的认识,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此外,还结合教学内容简单介绍了计时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及有关时区和区时的知识。教 材 的 编 写 特 点1.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必要的素材。教材编排时首先安排了一张生活中常用的年历。通过让学生观察年历,发现和了解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通过对大月小月的区分,让学生发现记忆大月和小月的不同方法;然后安排了两张2月的月历,知道2月有29天或28天,并根据2月有28天或有29天,知道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让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全年各有多少天,从而了解年、月、日的一些基础知识。 2.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既注意了知识的及时巩固,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想想做做”、“你知道吗”以及“思考题”等栏目,将季度、闰年与平年、四季的划分、几种农作物生长情况等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教材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的认识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时,都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报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提供支持,从而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感知和体验。 5.重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注意结合有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有关时间的知识。一方面,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人类计时工具和方法发展的大致历程,介绍在同一时刻世界不同地区的时间各不相同这一常识,并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区时和时区的知识,不断丰富对时间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相机穿插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6.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由于时间的概念较为抽象,教材在编写时,力求通过具体场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时间,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有关的时间观念。 教 学 目 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 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3.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会正确判断平年或闰年。 2.会正确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会正确判断平年或闰年。 2.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共6课时: 认识年、月、日 3课时 24时记时法 3课时  第五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课题认识年、月、日(一)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至46页教学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大小月 的判断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 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小月的判断方法。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1. 提问: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这里有哪几个新的时间单位? 关于年、月、日,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 师:还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不知道,今天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