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教学课件ppt作者曹晓岩等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6-1 测量误差概述 §6-2 衡量精度的指标 §6-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6-1 测量误差概述 一、何谓测量误差 在测量工作中,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所得各次结果之间的差异现象称为测量误差。可用真误差形式表示如下: Δi=X-Li (i=1、2、3、…) 式中: Δi ——真误差; Li ——观测值; X ——观测量的真值。 二、产生原因 测量仪器:仪器、工具制造及校正上的不完善。 观测者:人的感官鉴别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 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风力、大气折光等的影响。 上述三个方面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 观测成果的质量(精度)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粗差:是一种大级量的观测误差,或称错误。 剔除方法: ①进行多余观测; ②制定作业限差。 一旦发现粗差,则观测结果必须舍弃。 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及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观测成果影响显著。 消减方法: ①检校仪器; ②求改正数; ③对称观测。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其数值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 偶然误差的特性: 有界性: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单峰性:绝多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大。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补偿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 消弱方法: ①提升仪器精度等级; ②提高观测者的技术水平; ③进行多余观测和测量平差,求最可靠值。 总之: Δ= Δ粗+ Δ系 +Δ偶 Δ≈ Δ偶 §6-2 衡量精度的指标 精度:又称精密度,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离散或密集的程度。 评定精度的标准 中误差 相对误差 容许误差 一、中误差 1.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2.由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式中: ——观测值改正数。 ——观测值的算术 平均值, 。 3.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 增加观测次数可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但应适度。 当 时, 。 例1:设有甲、乙两个小组,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9次观测,分别求得其真误差为: 甲组:-5,-6,+8,+6,+7,-4,+3,-8,-7; 乙组:-6,+5,+4,-4,-7,+4,-7,-5,+3。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解: m甲>m乙,说明乙组观测精度高于甲组。 例2:在相同观测条件下,某距离连续测量五次,结果分别为:123.457、123.450、123.453、123.449、123.451m。试求该距离的最或是值并对其精度进行评定。 解: [VV]= 40 [V]= 0 χ=123.452 25 4 1 9 1 -5 +2 -1 +3 +1 123.457 123.450 123.453 123.449 123.451 1 2 3 4 5 VV Vi=χ-Li 观测值Li 次序 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误差 采用哪一种取决于测量精度是否与观测量本身大小有关。 三、容许误差 判定测量成果精度是否合格的依据。 §6-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何谓误差传播定律:阐明观测值与其函数值之间误差关系的定律。 一、任意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