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发布:2024-10-30约3.7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说课稿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说课稿北师大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引领时代的思考”为主题,围绕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进行展开。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思想家们的思考对时代的引领作用。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代中国科技、文艺成就的学习,理解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思想家们的思考如何引领社会进步。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重点讲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过程、特点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

-思想家们的时代思考:详细讲解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逍遥游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思想如何引领时代潮流,影响后世。

2.教学难点

-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技术细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些发明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历史背景,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过程,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讲解造纸术时,可以介绍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强调其使用的原料和制作方法的创新,以及这种技术如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思想家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思想家们的深层思考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举例:讲解孔子的仁爱思想时,可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说明孔子提出仁爱的目的在于恢复社会秩序,影响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四大发明和思想家们的思考,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科技发明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及思想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如科技发明在历史上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重要图片和图表,增强视觉效果,辅助讲解。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和在线资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

-互动平台:使用教学软件,如在线问答系统,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中国的科技实力。

-提出问题: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古代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科技发明?这些发明对现代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领时代的思考”。

2.讲授新课(25分钟)

-讲解四大发明:

-讲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5分钟)。

-讲解印刷术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影响(5分钟)。

-讲解火药和火器的发明及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5分钟)。

-讲解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对航海和探险的推动作用(5分钟)。

-讲解思想家们的思考:

-以孔子为例,讲解仁爱思想的形成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5分钟)。

-以老子为例,讲解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的启示(5分钟)。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四大发明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及思想家们的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5分钟)。

-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提问(3分钟)。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分钟)。

4.巩固练习(3分钟)

-快速问答:教师提出与四大发明和思想家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快速回答,巩固知识点。

-完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份简短的练习题,检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课堂总结(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四大发明和思想家思考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四大发明和思想家思考的深远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旨在通过情境创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巩固练习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