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师用书)说课稿 北师大版必修2.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师用书)说课稿北师大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包括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已学过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和特点,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探讨资本主义萌芽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理解和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理解经济结构变革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背景。明确封建社会末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
-重点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具体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的具体体现,如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和商业资本的形成。
-重点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强调其缓慢发展的过程,以及与封建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性。学生需要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备历史发展的视角。
-难点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差异。学生需要区分两种生产关系在劳动者地位、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上的不同,并能分析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难点三: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的影响。学生需要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对封建社会的冲击,以及它如何为近代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这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互动讨论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库、相关历史文献电子版、历史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PPT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变迁。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看看它又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经济的。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背景(5分钟)
-讲解封建社会末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分析这些变化如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10分钟)
-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的具体体现。
-以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和商业资本为例,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3.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0分钟)
-强调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过程。
-分析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资本主义萌芽是如何产生的?
2.提问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差异有哪些?
3.提问3: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六、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并点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2.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背景,包括封建社会末期经济结构的变化。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如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和商业资本的形成。
-学生能够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理解其缓慢发展的过程及其与封建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社会经济的变迁。
-学生在区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