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9.7 双曲线学案 理 北师大版.doc

发布:2018-05-12约8.89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7 双曲线 最新考纲 考情考向分析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 主要侧重双曲线的方程以及以双曲线方程为载体,研究参数a,b,c及与渐近线有关的问题,其中离心率和渐近线是重点.以选择、填空题为主,难度为中低档.一般不再考查与双曲线相关的解答题,解题时应熟练掌握基础内容及双曲线方程的求法,能灵活应用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1.双曲线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点的集合叫作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作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作双曲线的焦距.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c为常数且a0,c0. (1)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 (3)当2a|F1F2|时,P点不存在.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性质 标准方程 -=1(a0,b0) -=1(a0,b0) 图形 性质 范围 x≥a或x≤-a,y∈R x∈R,y≤-a或y≥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坐标 A1(-a,0),A2(a,0) A1(0,-a),A2(0,a) 渐近线 y=±x y=±x 离心率 e=,e∈(1,+∞),其中c= 实虚轴 线段A1A2叫作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A1A2|=2a,线段B1B2叫作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B1B2|=2b;a叫作双曲线的实半轴长,b叫作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a,b,c的关系 c2=a2+b2 (ca0,cb0) 知识拓展 巧设双曲线方程 (1)与双曲线-=1(a0,b0)有共同渐近线的方程可表示为-=t(t≠0). (2)过已知两个点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1(mn0).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平面内到点F1(0,4),F2(0,-4)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 ) (2)方程-=1(mn0)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 ) (3)双曲线方程-=λ(m0,n0,λ≠0)的渐近线方程是-=0,即±=0.( √ ) (4)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离心率等于.( √ ) (5)若双曲线-=1(a0,b0)与-=1(a0,b0)的离心率分别是e1,e2,则+=1(此条件中两条双曲线称为共轭双曲线).(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若双曲线-=1(a0,b0)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5 C. D.2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0,即bx±ay=0, ∴2a==b.又a2+b2=c2,∴5a2=c2. ∴e2==5,∴e=. 3.经过点A(3,-1),且对称轴都在坐标轴上的等轴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a0), 把点A(3,-1)代入,得a2=8(舍负), 故所求方程为-=1. 题组三 易错自纠 4.(2016·全国Ⅰ)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 A.(-1,3) B.(-1,) C.(0,3) D.(0,) 答案 A 解析 ∵方程-=1表示双曲线, ∴(m2+n)·(3m2-n)0,解得-m2n3m2, 由双曲线性质,知c2=(m2+n)+(3m2-n)=4m2(其中c是半焦距),∴焦距2c=2×2|m|=4,解得|m|=1, ∴-1n3,故选A. 5.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3,-4),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由条件知y=-x过点(3,-4),∴=4, 即3b=4a,∴9b2=16a2,∴9c2-9a2=16a2, ∴25a2=9c2,∴e=.故选D. 6.已知双曲线过点(4,),且渐近线方程为y=±x,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答案 -y2=1 解析 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可设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λ(λ≠0),已知该双曲线过点(4,),所以-()2=λ,即λ=1,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 题型一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命题点1 利用定义求轨迹方程 典例 (2018·大连模拟)已知圆C1:(x+3)2+y2=1和圆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及圆C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2-=1(x≤-1) 解析 如图所示,设动圆M与圆C1及圆C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