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天空》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01].docx
《树和天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树和天空》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本课是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树与天空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学生将通过分析《树和天空》中的意象和语言,提升对散文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散文《树和天空》中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2.分析散文的意象运用和语言特色。
难点:1.把握散文中复杂的情感表达;2.理解作者独特的哲学思考。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1.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中的意象和情感;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散文的语言风格;3.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散文的结构和内容;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散文中的哲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树和天空》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作者生平介绍视频等。
3.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想象。
-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树与天空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引出课题:《树和天空》,简要介绍作者和散文背景。
2.讲授新知(20分钟)
-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散文的意象运用和语言特色。
-分析散文结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思想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针对散文中的意象,如“树影”、“天空”等,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意象表达情感。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分组讨论:学生就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视解答疑问。
-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如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的意象运用和语言特色。
-提问:通过学习《树和天空》,你们对散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与自然相关的散文,并撰写读后感。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树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布置思考题:如何将散文中的意象和语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这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期间所写的,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简朴生活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深刻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以及他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寂静的春天》作者:雷切尔·卡森。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经典著作,卡森在书中揭示了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森林报》作者:维塔利·比安基。这是一本介绍森林生态的科普读物,书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如何观察和了解自然,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以上提到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自然之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开展“自然观察日记”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园,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3.知识点拓展: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