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7-12-03约2.23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日期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9月23日 3月21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 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昼夜平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____________ 向 递减。 南北两侧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变化 夏至日时地球上哪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是北半球还是北回归线以北?为什么?)冬至日呢?春秋分日呢? H=90o--|φ-δ| (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春分、秋分日 H=90o-|39o54′-0o|=50o06′ 夏至日 H=90o-|39o54′-23o26′|=73o32′ 冬至日 H=90o-|39o54′+23o26′|=26o40′ 北京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o--|φ-δ| 春分、秋分日 H=90o-| -0o|= 夏至日 H=90o-| -23o26′|= 冬至日 H=90o-| +23o26′ |= 桂林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1.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太阳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点 B.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C.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北京时间为12点 D. 地球表面,每一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线的直射 2. 当北纬40度的昼和夜等长时,说明正值的时期是( ) A.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C. 夏至日 D. 春分日或秋分日 B D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3)图中AB?????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小时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有????? ,小于0度的有????? ? M 南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晨 11 D E C G 图中N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日____时。 60°E 180° 22 12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