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

发布:2019-01-16约4.19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5°N 23.5°S 66.5°N 66.5°S 天 文 特 征 气 候 特 征 有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五带划分的意义: A、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B、是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怎么变化? 北半球的节气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 春分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3o26’N 23o26’S 0o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赤道90°向两极递减至0 直射点北移 北回归线90°向两极递减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北移 赤道90°向两极递减至0 赤道90°向两极递减至0 南回归线90°向两极递减 全球 昼=夜 昼夜 昼渐长 昼夜 昼渐短 昼夜 昼渐短 昼夜 昼渐长 全球 昼=夜 全球 昼=夜 昼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夜最长 总结 1、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 ) A、冬至到夏至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秋分到春分 练习反馈 2、夏至日(北半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南回归线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 B、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D、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D A 3、太阳直射点上 (  )   A、昼最长夜最短 B、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昼夜等长  D、昼长夜短  4、下列关于某地(30°E、20°N)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2次直射机会    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都不长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B A 5 . 自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 正确的是( )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慢→快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A B C D A   6、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A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第一章 第3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如果没有夜晚就好了,这样我就能一直练球了 如果没有白天就更好了,这样我就可以一直睡觉了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19页的三幅图,看看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有这种地方出现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由春分到夏至的情况 2)、由夏至到秋分的情况 3)、由秋分到冬至的情况 4)、由冬至到春分的情况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的昼夜情况如何?请看图 春、秋分日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赤道 昼夜相等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的昼夜是怎样的呢? 那位喜欢打篮球的男生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可以在北极圈里,不用担心天会黑了 夏至日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 赤道 昼夜相等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昼夜情况如何呢? 冬至日 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4)纬度对称的两个点,昼长之和为24小时; 5)同一地点,夏至日的昼长与冬至日的昼长之和为24小时。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3°26′N 赤道(0°) 23°26′S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