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并茂精彩纷呈.doc
声像并茂精彩纷呈
——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它改变了原本单调乏味的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更加快捷、明了、高效的理解知识,丰富知识。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并对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具有传递信息快、形象生动、直观逼真等特点。多媒体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直观的视频等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良好载体,是教育走向信息化、民主化、现代化的表现,将多媒体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课堂更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2.适应学生发展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小学生进入的是“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这一阶段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丰富的知识浓缩在课件中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恰恰符合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现代化,鼓励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其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时代,为不断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应用,必然催生教育领域教与学的变革。学习方式由最初的传统课堂学习,拓展到网络学习、体感学习;学习教材由书本教材拓展到数字教材,包含了直观的视频、音频、图形;学习课程从传统课堂拓展到了“慕课”、“博课”、“微课”等。
4.弥补语文教学不足
多媒体超强的信息量,是传统教育手段无法设想的,它迎合了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信息,一改传统媒体单调僵化的局面,激发了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上课板书的诸多时间,还能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多媒体教学也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及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效率也越好。所以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运用多媒体创造特定的情境,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有关丁香花的图片,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映入眼帘,耳边同时响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我利用多媒体渲染出了浓重的氛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