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先生的演讲精彩纷呈.docx

发布:2019-04-25约8.12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先生的演讲精彩纷呈   第   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将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   1.文坛巨匠。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2.外表很洋派,内里很中国。他的女儿梁文蔷在回忆梁实秋的时候说道:“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的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一些习惯。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结的人。”   3.四大遗憾。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他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22年3月10日、17日、24日,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对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戊戌()②莅临()③迥异()....④谦逊().⑦酣畅().   ⑤激亢().⑧屏息()   .   ⑥箜篌()..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咤(zhà履(lǚ)   诧(chà)屐(jī)   )姹(chà屡(lǚ)n)悍(hà   捍(hàn)   n)焊(hà   沾(zhān)   粘(zhān)   n)   黏(niá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简洁·简捷   简洁:偏重(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辨析: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一向言辞,“联想”集团推出的新型电脑,不仅外观风格简约,而且操作也很方便。   (2)精悍·精明   精悍:①(人)精明能干,②(文笔等)精练犀利。精明:精细明察,机警聪明。   “精悍”比“精明”多了一层“勇猛、能干”的意思。   辨析:①今年“两会”的会议简报也有变化,文件都是正反面复印,简报内容短小。②“鸭司令”庞国成处处给人以能干的印象。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迥乎不同:(2)起承转合:(3)博闻强记:   (4)屏息以待:(5)左右顾盼:(6)涕泗交流   :   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   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交代“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在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加以阐述。   3.赏析下面的妙句。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5.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