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
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
目 录
一、建设基础…………………………………………………………………………1
(一)行业背景……………………………………………………………………1
(二)专业现状……………………………………………………………………2
1.学生情况2.师资情况3.实训基地情况4.课程建设1.培养目标服务向1...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专业群建设1.课程体系建设
2.建设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19
1.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校外基地建设
(五)师资队伍建设………………………………………………………………24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3.教学团队1.企业员工
2.为企业技术服务1.建设目标2.条件
附表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施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一览表…………41
附表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一览表……42
附表5 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一览表……………44
一、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沈阳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全国装备产品共216,沈阳生产172,占70%以上机、沈鼓、沈飞为代表沈阳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在、透平机械、核主泵、盾构机等关键领域创造了300多个共和国第一,已制造出100个能够站在世界前沿的主导产品统计表明沈阳工业企业中缺口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在比例%,年需培训000人。沈西工业走廊和沈北新区陆续开工建设的机床、模具、汽车、液密等工业园中近500家需300人。
在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就业率95%以上调试维满意率98%以上。
1.学生情况
专业在校人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9%以上,就业率%以上,专业对口率96%以上。近五年,学生各级各职业技能竞赛中60多人次,奖。2.师资情况
教师2人,具有企业经历的人,“双师”教师人副高以上2%,研究生11人,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第。编著科技丛书,主编教材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0余篇,完成科技攻关项目个,获国家专利。
3.实训基地情况
校内基地:学院投资普通车床4台普通台建数控有16个标准钳工工位的钳工实训室有数控车和数控铣数控实训室有高性能计算机0台PRO/E、CAXA、SolidWork正版软件480套的实训室有高性能计算机160台VNUC、宇龙、斯沃正版软件0套的数控实训室校外基地:沈阳机床、沈阳鼓风、重集团等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每年为专业提供顶岗。
4.课程建设沈阳机床建成《数控床操作与加工实训》级精品课1门《技术》《机械制图》院级精品课2门。1.培养目标
学习期间必须获得证书,以及社会公益服务证书、企业经历证书学生科技社团证书。服务向车间现场技术管理
(1)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知名专家专业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指引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姓名 性别 职称 所在单位 工作职务 李 超 男 教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系主任 栾 敏 男 教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系副主任 胡育辉 女 教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 赵 进 男 高工 沈阳机床集团 技术厂长 任海军 男 教授 沈阳新松机器人 副研究员 王庆汉 男 高工 北方重工集团 处长 梅沪平 男 高工 沈阳鼓风机集团 总工 刘志民 男 高工 沈阳东基集团 处长
(2)与米其林公司和顶益(康师傅)集团紧密合作,针对米其林集团生产线和顶益集团维修维护岗位开发“机械维修技术”课程,成立“米其林”和“康师傅”冠名班的学习班,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由企业独立考核评价培养质量。
(3)与沈阳机床集团、米其林公司、顶益集团合作开发项目课程3门,编著,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本讲义本。1.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立1年、1年、1年的“3个1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结合“3个1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监控机制,建立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四维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学交替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教师等方面制度,形成符合人才求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任务驱动课程体系门教材2本,开发与课程建设相适应包括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内容的网络教学平台带动辐射专业的课程改革发挥作用,课程建设水平.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CAD/CAM、数控维修教学、培训、技术研发
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引入实现校内实训生产性实训衔接顶岗实习。(),满足专业每届年顶岗实习需要。校外实习领导小组指导团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期内专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