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教学设计(浙科版2019).docx
第4章第4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教学设计(浙科版2019)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中的“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主要内容是介绍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并能够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生物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分析转基因作物的利弊、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对转基因作物的利弊、食品安全性等议题进行客观分析。
3.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的能力。
4.生命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5.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不盲从、不恐慌。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遗传学基础知识等,对基因、DNA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也可能接触过一些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新闻和信息,对其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技术、农业科学等领域可能具有较强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生物概念。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时,可能会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感到困惑,如基因、DNA、转基因技术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可能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环境影响等议题存在疑问,难以客观分析其利弊。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生物技术操作和应用实例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四章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准备投影片或电子屏幕,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与农业转基因技术相关的图片,如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是什么?它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学生发言: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介绍基因、DNA、基因工程等概念,解释基因工程技术是如何将特定的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体中。
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讲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如抗虫害、抗病菌、提高产量等。
展示实例:通过具体的转基因作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转基因技术的实际应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目:给出一些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题目中的问题,共同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邀请部分学生回答练习题目的答案,并分享他们的讨论过程。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关于转基因技术的问题,或者对刚才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
回答问题:邀请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回答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展望: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
6.课后作业(布置作业,不计入课堂时间)
作业:布置一些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计时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