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学年高一地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x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学年高一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鲁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5学年高一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鲁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哈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地理这门学科中的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这一章节。这里的重点在于,我们会一起看看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以及人类活动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的。课本上提到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发展脉络,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将学会运用地理视角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增强对区域差异的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2.人类活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
1.不同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复杂关系的理解。
2.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
-结合实际案例,如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协调发展的策略。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地图、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感知。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白板、地球仪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地理学科网络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地理教学软件、在线地图服务、地理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不同区域模型)、多媒体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开始环节: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人类活动又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演示:展示一个简单的区域发展阶段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第一部分:农业革命(用时5分钟)
-介绍农业革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耕地开垦、人口增长等。
-通过案例分析,如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让学生了解农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用时5分钟)
-讲解工业革命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等。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代社会发展(用时5分钟)
-探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活动的新特点,如信息技术、全球化等。
-通过互联网和全球化案例,展示现代社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第一条:绘制区域发展图(用时5分钟)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人类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作品。
-第二条:模拟城市规划(用时5分钟)
-学生分组,模拟城市规划,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
-教师点评,指出规划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条:案例分析(用时5分钟)
-教师提供案例,如某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方面:区域发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方面:人类活动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例如:讨论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第三方面:人地协调发展的策略
-例如:讨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总结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地理学科,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区域的基本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理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对特定区域发展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