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语体角辩论艺术.doc

发布:2018-10-12约1.94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语体视角:辩论艺术 本章的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辩论特征。 2、了解辩论过程中所应用语言技巧。 本章的教学重点: 辩论的形式和特征 本章教学难点: 掌握辩论过程中的表达技巧 本章的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本章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辩论的特征和作用 什么是辩论? 辩论是一种以思辩为前提具有对抗性和互动性的言语交际方式。首先它是言语交际方式,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已认识到,如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辩,治也,从言”。辩论双方虽然也借助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成分辅助和强化表达,但最主要的传达工具还是语言。其次它是互动性的,这就和单向的演讲、报告等区别开来。辩论一方要论证自己的主张,批驳对方的观点,而另一方则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故而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第三它是对抗性的,辩论不同于一般的问答和交谈,它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战胜对方,虽然有时它所使用的语言比较温和高雅,但它的实质却是斗争性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辩论叫作论战,而把对方叫作论敌。第四它必须以思辩为前提,不然,它就和叫阵对骂合而为一,辩论虽然要说服战胜对方,但这个战胜决不是简单地骂倒对方,而是依靠智慧和语言、技巧和谋略。通过整体运筹优化决策,从而取得胜利。 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就有了辩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孟子说:“我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说:“君子必辩。”(《荀子.非相》)这就是说,只要世界上存在分歧,存在矛盾,就必然存在辩论,不管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大到解决国际争端,小到协调人际关系,无不如此。既然辩论与人类如此密切相关,那么,研究它的机制、规律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人都企图批评一个论点或者支持一个论点,为自己辩护或者控告别人。大多数人是随随便便地这样做,有一些是凭习惯养成的熟练技能这样做。既然这两种办法都可能成功,那么,很明显,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法则来,因为我们可以研究为什么有些人是凭熟练技能而成功的,有些人是碰运气而成功的。人人都承认这种研究是艺术的功能。”(亚理斯多德《修辞学》第一章) 辩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它有着与战争同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墨子. 小取》)孟子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 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说:“今圣王没,天下乱,奸言起,君子无势以临之,无刑以禁之,故辨(辩)说也。”而刘勰更说得直接:“战国争雄,辩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 论说》)可以看出,古人把辩论看成治国安邦、称王御辱的重要工具,这一点,从苏秦张仪纵横天下,晏子不辱使命,孔明舌战群儒等历史事实可以得到证明。今天,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争夺分合无不见导弹与唾沫齐飞,枪战共舌战一色;国内改革波涌浪叠,进退盛衰到处闻“两个黄鹂辩飞跃,几对白发论青天”。由此观之,辩论确实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安危。 其次,辩论有着拨云见日、追求真理的作用。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好多真理都是在辩论中得以体现的,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1)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 朗宁在竞选省议会议员 时,反对派指责他说“你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你身上一 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 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吗?” (2)一年轻人对爱迪生说:“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解 剂,它能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反问道:“那么你打算把 它放在什么容器里呢?“ (3)班主任训话:“男女生不能互窜宿舍,因为青年 男女在一起会出乱子的。”一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建 议取消上课,因为全班的男女生整天在一起,这不是要出大 乱子吗?”老师更正:“我的意思是说男女学生不能单独窜 宿舍”。“那么,您是说我们可以集体窜宿舍吗?”老师面 有怒色:“问题的关键是男女绝对不能在同一宿舍!”学生: “如果女生宿舍遭袭击,我们可以见死不救吗?” 从以上的辩论中,我们不是可以看出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吗? 第三,辩论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国内外教育心理学证明,论辩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大量信息经过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转换和传递,能够激发青少年的问题意识,克服他们单一的、求同的、平板的思维弱点。另外,论战双方在对峙状态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因素,施展种种应变、应急招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