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音乐艺术.ppt

发布:2017-07-02约1.5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弦音雅意通达人心——音乐艺术 音乐起源说: 人类最初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事实上今天的我们只能靠推测,根据年代久远的考古材料、上古的神话传说以及现存的某些仍处于原始状态部落的艺术等进行推测。 劳动起源说:主张这一学说的是奥地利音乐学者瓦勒谢克和德国的经济学者布赫。他们将音乐的起源归结为在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中,为了求得统一及效率所产生的节奏。 模仿说: 音乐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模仿,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一种最为古老的理论。 认为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 信号说: 德国的音乐心理学者修顿普佛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原始时代人们为了与远方的人联络,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则变成音乐。男女老幼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程,在同一时间更多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于是产生了识别音高的观念。 ··· ···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金石之乐”—过渡—“歌舞伎乐” 汉乐府精华:相和歌、相和大曲 散乐:又称野乐 ,民间艺术 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高超表演技巧,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魏晋南北朝 汉相和歌——清商乐(清乐) 相和歌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磬、萧、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筚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而唐文宗在宫廷里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萧、跋膝管、笙、竽各一件。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这一点可能与它追求文雅的效果有关。 凉州进天竺的《婆罗门》曲以后,吸收它的曲调续写而成的。所以在《霓裳羽衣曲》中,既有本国的创作曲调,又有外来音乐的改编曲调。而外来音乐则取自印度的佛曲,用它来表现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由此可见,《霓裳羽衣曲》对于外来音乐的吸取,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新奇的感觉,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那种神幻莫测的境界,在艺术上是有独创性的。 宋元时期 “歌舞伎乐”—过渡—“戏剧音乐艺术”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百朴 关汉卿《窦娥冤》 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讲述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明清时期 四大声腔: 余姚腔 以清唱为主,伴有小音量的打击伴奏 海盐腔 结构分明 分生旦净末丑 戈阳腔 发音高亢 高腔 昆山腔 结合昆山一代的语言 京剧 * * 新时器时代 骨笛 政治作用的加强(尊卑有别 庄重、严肃) 《礼记》:若夫礼乐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 民间音乐兴盛(生动活泼) 孔子编订《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六义:风、雅、颂(内容)赋、比、兴 (手法) 屈原《楚辞》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隋唐时期 宫廷燕乐——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中国音乐艺术全面发展的高峰 霓裳羽衣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