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图形及几何统整.ppt

发布:2018-06-24约1.7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内容:①位置:前、后、左、右、上、中、下、左、 中、右 ②线段与长度:线段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及进率的认识 度量 ③七巧板 涉及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统整目标: 1、用好教材,进一步理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 统整说明: 一、度量 原来: 第一课时:P46---48 例1、2、3、4 学习内容: ①用身上的度量单位度量 ②用米尺度量 ③米和厘米及进率的认识 原来 第二课时: P48---49 例5、6 学习内容: ①用厘米尺度量 ②厘米和毫米及进率的认识 原因: 1、基于学习课程标准后的思考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①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经验,在已有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在教学时,可以选用适当物体长或人体的一拃、一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度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从对尺的认识 用尺来度量 认识米、厘米、毫米,都是第一次。教材P46的例1是用身上的尺度量,也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所以让学生充分操作、充分感知是必要且重要的。 2、缘于数学学习应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思考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选用合适的单位”这样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长度、重量等的空间观念不够清晰。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学习时,常常与自 己以往的体验相联系,将老师引导学习的内容与自 己的经验相对照,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我们又参考了香港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所以,我们增加“用自定单位度量”帮助学生积 累度量的经验,增加“选用合适的自定单位”帮助学 生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长度 的空间观念。 统整说明: 二、 线段与长度计算 *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图形与几何统整 高一小学一年级备课组 参照上海市小学数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 删减 1 描绘所走的路经 路(前后,左右) 【 P12】 ╱ ╱ 1 1、空间中物体的上中下左中右 2、“相对”的概念 上中下左中右 【 P10、11】 ╱ ╱ 1 空间中物体的左与右 在街上 【 P9】 ╱ ╱ 1 1、自己身上的和他人身上的左与右 2、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左与右 【 P8】 统整建议 统整后课时 原定课时 知识内容 教学课题 1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与长度有关的应用题 长度计算 【P51】 课时缩减 1 1 认识线段 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的长度 线段 【P50】 课时增加 第一课时:度量 P46 第二课时:用米尺度量 P47、48 第三课时:用厘米尺度量 P48、49 3 2 用身上的度量单位度量 用米尺度量 用厘米尺度量 米、厘米、毫米及进率的认识 度量 【 P46--49】 ╱ ╱ 1 用视觉判断物体的长短 长度比较 【 P44、45】 统整建议 统整后课时 原定课时 知识内容 教学课题 参照上海市小学数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 后移 1 用七巧板中的基本图形拼图 基本图形的特征 数学广场——七巧板 【 P70--71】 统整建议 统整后课时 原定课时 知识内容 教学课题 现在: 第一课时: P46 例1 再增加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身上的度量单位度量 ②用自定单位度量 ③选用合适的自定单位 现在 第二课时: P47---48 例2、3、4 学习内容: ①用米尺度量 ②米和厘米及进率的认 识 第三课时: P48---49 例5、6 学习内容: ①用厘米尺度量 ②厘米和毫米及进率的认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